當環球基本因素恍如近日特區天氣般惡劣,但投資氣氛卻亮麗得出奇的時候,投資者應該如何是好?還是在上個周末出席一個公開講座時,同場「黃師傅」的講題用得妙:「當豬流感碰上瘋牛症!」
投資市場自上季起,忽然間由極度悲觀變得極度樂觀,好比現時變種的豬流感病毒,究竟對市民健康的威脅有多大,似乎無人關注,那管它確診數字已超過4000宗。現時市場風險之高,於筆者而言,遠較一般市況高得多,並非中央放水,導致資金氾濫,加上發達地區零利率,便可以無視基本因素,而無止境地猛漲。
升市拐點隨時出現
當大部份投資者已相信,資產價格已不可能大跌之時,便是最危險之時。也許大部份讀者已厭倦了聽取大市位高勢危的勸告,但眼見股債滙商品皆已進入瘋癲狀況,「拐點」隨時出現的癥兆也越來越多,實在必須不厭其煩再次指出,才自問完成盡職審查的基本責任。
上周深滬股市曾急瀉逾7%,雖經過有關部門澄清,適度寬鬆政策將不變,令市況再度攀升。
不過,請細心想一想,上半年已嚴重超越中央預期的貸款增長、貨幣供應增長,及樓市和股市上漲勢頭過快,並不符合中央一貫循序漸進的步伐,中央明白泡沫潛在的爆破風險及後遺症,並不等同持開放態度。
其次,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基本因素亦十分差勁。但自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會面後,上周金額1150億美元的破紀錄性美國國債拍賣,債券價格竟不跌反升,箇中又是否另有玄機?
首先,債價回升,對股市並非正面。
再者,縱使坊間如何指出美元的不是,普遍看淡美元的亦佔絕大多數,但美滙指數卻負隅頑抗守着78點關口,又是誰在買美元呢?
其三,發達國家的銀行同業拆息,尤以具前瞻性的一年期拆息,在環球股市持續飆升達5個月後,不管是衰退負面效應縮減,抑或通脹前景風險增大,按理應該上揚。不過環顧主要貨幣的拆息,只有基調較佳的澳元及加元一年拆息,在過去兩至三個月間上漲,而英、美、歐、紐及日圓的拆息仍然持續下滑,代表基本面非但沒有改善,實在是仍在衰退谷底欠缺動力。
拆息續跌未脫衰退
其他與基本面關係密切的行業,如外圍金礦企業和石油企業,大多取態保守而偏向負面,但各地央行不遺餘力去拯救的金融機構,包括昨日公佈勝市場預期業績的滙豐控股(005),卻大多較為理想。故此,現時關鍵所在,便是資金氾濫非但徒令高風險資產價格受追捧,連帶金融機構亦可分一杯羮,不過炒賣盈利增加,或撥備情況有所改善,便能令整個投資市場起死回生嗎?
英資銀行盈利改善,支持英鎊、澳元、紐元及加元升至海嘯後新高,但所有市場價格已漲至一個急速復蘇下,才應見之水平,這種步伐又是否過份進取?
丁世民
敦沛期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