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中央暫不會收緊銀根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中央暫不會收緊銀根 - 曾淵滄

7月29日,內地股市突然急跌,連累香港股市也急跌,事後傳媒報道說,內地股市急跌是投資者突然擔心中央會收緊銀行貸款、加銀行準備金比率、加利率……。
不久之前,中央領導開了一個會,這是胡錦濤親自參加的會議,會後定下一個12字的政策,那就是「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
現在,讓我嘗試解讀這12字中央政策。首先,中央政策是有先後優先次序的,排在第一句的重要性是最高的。
第一句是「保增長」,這說明中央明白,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經濟仍未復蘇,中央一定不可放鬆努力以保增長,「保八」仍是最重要的政策。
從這句話來看,已經可以估計中央不會在現階段收緊銀根,加銀行準備金。加利率是屬於一刀切式的冷卻經濟過熱的手法,是全面打擊,不適合在現階段推出。
第二句是「調結構」,實際上,調結構的目的也是為了「保八」,保增長。出口減少了,就必須增加內需,以內需來補救出口的減少,因此,內需股至今仍是安全的。
第三句是「促改革」,用「促」這個字表示改革早已進行,只是進度慢,要加速。
要改革,改革甚麼?今年5月,國務院提出「10項改革任務」,洋洋大觀,本欄篇幅有限,我依先後次序選前面5項較重要的來談。第1項是調整行政審批事項,激發市場投資活力;第2項是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第3項是推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第4項是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第5項是提高服務業比重與水平。

改革利資源股

這也是為甚麼中央電訊改革會傾斜,為甚麼我建議大家同時持有中國移動(941)與中國電信(728)的原因。因為中央要打破壟斷,第一項改革與第三項改革都對民企發展有利,我們可以期望更多民企成為上市公司,與國企競爭。當然,這項改革非短期能成功,否則中央也不需要「促」改革。
至今為止,國企仍然是股市的主力軍,第4項改革對所有的資源股都有利,這表示中央會放寬價格管制,中國石化(386)該是最大的得益者。第5項改革就等於推動零售、旅遊行業,有關股份自然有錢途。
12字中央政策的最後一句才是「惠民生」,惠民生成了最不重要的,這等於說中央是可以容許適當的通脹,但不能過份,因此,近日熱炒的新能源概念得考慮新能源會不會過度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