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幼稚園已「追女仔」、身上的嬰兒肥開始轉為肌肉,家長對兒子的早熟現象或感奇怪,小心是患上罕有遺傳病先兆。新任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院長、國際基因權威陳偉儀指出,黃體素授體基因出現變異,可引致男童早熟,年紀小小已出現「生鬚」等性徵,更是引發「陰陽人」關鍵,及早發現可給予合適治療。
記者:陳沛冰
陳偉儀表示在美國時與研究團隊,全球首次發現「家族性男性性早熟症」(FMPP)與「蘭格罕士氏細胞組織球增加症」(LCH),均由同一個黃體素授體基因變異引致,當此基因變得特別活躍時會引致FMPP,即男性荷爾蒙過多導致早熟,令男童小小年紀已對異性有興趣,以及外形似成年男性,例如長鬍子及肌肉、骨骼變大等,此基因若出現某種轉變更可引致睾丸癌,香港大學兒科學系以往曾將一名懷疑病人的樣本寄到美國給他分析,其後確診,病人可服食抑制男性荷爾蒙的藥物改善病情。
研究男性避孕藥物
黃體素授體基因若不活躍則會引致LCH,即俗稱「陰陽人」,陳偉儀指,患者在出生時有女性的性徵,令人以為是女性,直至發育時期沒有月經,深入檢查才發現身體同時藏有男性器官,一般需切除藏在腹腔的睾丸,令患者變成女性,但由於沒有卵巢及陰道較短,故患者無法正常生育,據美國統計顯示每25萬人就有1人患此病。
陳偉儀表示未來也會繼續男性避孕藥物的研究工作,他解釋精子是由幹細胞演變而成,透過了解幹細胞的基因轉變過程,並限制相關演變,就可以令精子不發育,可用作研發針對男士的避孕藥物,現已完成部份解構基因圖譜的工作。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由生化、藥劑、物理及解剖四個學系組成,陳偉儀表示稍後會重組課程,現時醫科生只有34小時遺傳學課程,故計劃增加課程時間,並於明年推行五個新的研究生課程,包括幹細胞、再生生物、神經衰退與發育及修補、生殖發育與荷爾蒙內分泌,及血管與代謝研究。
在廣州出生的陳偉儀,1960年來港,中學就讀皇仁書院,在中大主修化學系,1974年赴美讀博士,之後投入遺傳病及人類發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