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繫身前身後事 - 林夕

此繫身前身後事 - 林夕

張國榮的解穢酒宴上,黃霑曾語我:看,大家愁眉苦臉的,何必呢?他說要預先自拍一段說話,對出席他喪禮的人大展他的招牌笑聲,哈哈哈哈一番,逗一逗親朋好友,而且會突然對牢鏡頭,警告奔喪者,誰再哭我就不高興。我還回他一句,這是滄海終極一聲笑吧?可真到了那天,誰不聽他老人家話,他都聽不見了,管它哭到昏倒,還是鼓盤而歌,也與先行者無關了。
笑喪也好,哭喪也罷,都是生人的事,不是死者的事,白事根本都是白折騰。風光大葬有幾風光,花圈能否在禮堂中圈出一塊花香之地,扶靈名單對不對死者的味,都是為生人而設,為生人而做。
喪禮只不過是在世者以死者之名搞的一個遲來的親朋聚會,早搞一點,就是喜宴如賀壽的嘉年華,晚了,就成了不好意思不流點眼淚的紀念會。最催淚的環節,莫過於致哀悼辭者細訴死者生前種種逸事瑣事。何必那麼吝嗇呢?這種集遠近親疏者於一時一地的聚會,給逝者在生時參加的機會,實質跟喪禮不二,內容本相同,早了晚了的差別,就由喜變悲。
帶頭致辭的人,該是死者至交吧,過去相交時有沒有互數平生?早說,就是一番溫心的圍爐夜話,遲了,就是當眾招淚招業的悼辭。這是真愚癡還是偽懷念?趁人家在無知無覺後才做盡該做的事,嚴選扶靈者?人家在生時何曾受過這樣的尊重?
LizTaylor肉婆沒出席MJ的喪禮,只發了個信息:我的感受是我倆的事,notapublicevent。她說錯了,所有大小人物的喪禮,都只是公眾之事,管它是小眾還是幾十億人之眾,都與死者無關。此繫身前身後事,我們往往顛倒了身前身後事的前後次序。於事無補的事,卻又樂此不疲地帶着哀愁去做。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