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60周年 北京監控升級地鐵電子眼收音 變相監聽

中共建政60周年 北京監控升級
地鐵電子眼收音 變相監聽

在北京乘坐地鐵,當心遭監聽!中共建政60周年前夕,北京當局在維安方面採取比京奧更嚴密的防範措施,監控手段正不斷升級。地鐵除了遍佈電子眼外,當局又要求加裝收音功能,一旦遇到突發事件,方便警方掌握現場畫面和聲音。不過,有內地學者批評這種變相監聽乘客說話的措施,只是暴露了當局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出現焦慮不安,監控手段無法化解社會的危機。有網民更直指,新措施嚴重侵犯私隱。

據北京媒體報道,昨日開始實施的首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範技術要求》,推出了強制性的規定,要求軌道交通的視頻監控系統須加裝音頻採集器。而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輕軌、單軌等公共交通系統。
北京市質監局解釋新措施時稱,地鐵要安裝的功能設施至少包括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系統、化學監測系統等。

去年京奧前,北京地鐵車廂已裝了電子眼。美聯社

地鐵月台和列車上都裝有電子眼。新華社

學者:為應付社會矛盾

新措施除要求地鐵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外,還須在列車車廂等處進行音頻監聽。通過在視頻監控系統上加裝音頻採集器,對現場聲音進行收錄。當突發事件發生後,在重播現場圖像的同時可實現「原音重現」,以便更真實地再現當時情景。北京地鐵稱,運營中的地鐵線路列車內均裝有電子眼,何時安裝音頻採集器正等候有關部門的安排。
新措施除了規定地鐵的電子眼要有錄音功能外,還規定了它的存儲功能。列車接入圖像、客車車廂手動報警、監聽音頻和化學報警訊息等,至少要保存7天,車載系統資訊存儲時間不低於30天,事件和報警訊息要保存90天。
當局解釋說,《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範技術要求》是因為地鐵等城市軌道交通作為相對封閉的高速交通系統,人流疏散量大,但通道和流量受客觀條件限制,存在相對薄弱環節,一旦發生突發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新措施出台後,力求實現各系統的報警訊號聯動,以提高軌道交通的安全防範能力。
現居深圳的民間學者朱建國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稱,北京當局加強在地鐵的監聽,雖說是為了維持秩序,但顯見當局因種種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和衝突而焦慮,「這也說明當局最近加大網絡和輿論監控後,仍應付不了迅猛發展的官民對立和社會矛盾,所以才會在這麼細微的地方也加強監控。」他認為,當局不去認真處理社會矛盾的癥結,任何監控措施「根本是捨本逐末」。

「以後坐地鐵不談國事」

新措施引起網民的熱議,「以後坐地鐵不談國事」,「厲害!接下來是不是還要搞個可以穿透衣物,能看到……」更有網友認為它侵犯私隱,並擔心採集的有關聲音遭濫用。
《北京晨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