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藝人出書,全是錯別字,滿城爭相鞭撻,是太言重了。
文字太正確,會被人當做老餅。中文如果寫得太好,也要故意糟蹋一些,以示追上潮流。
從前叫做「尺牘」,這兩個字,已經是死了的中文。「久訪不遇,悵甚」、「違教三載,思每悵然」,對油尖旺的一干電車男索K妹說這一套,你這個阿伯,是自己找死。
中學不教中國歷史,也不教中國詩詞,也好。讓愚蠢成為主流,通街是文盲o靚模,面對這樣的「市場」,我們這些稍識幾個字的,正好冷眼旁觀,劃着火柴,點一口煙,吐出來,想想如何從中營利。
當年英國人乘船到遠東,也是一樣的。剛上岸,看見一批生番,揮動長矛,鼻孔穿着一根牛骨,汪汪汪、嗚嘩依嗨烏來──這是什麼語言?當然不是康德的哲學和維根斯坦的語意理論,而是部落土著的簡單聲音符號:出現了一頭白色的畜牲,趕快過來。
但是看一看周圍:青葱的山嶺,清澈的流水,這裏有豐富的水果和礦藏。冷靜的殖民主,登陸之後,從土人的喧呼之中,很快就參悟出他們的生活規律。就像逮住一隻野豬,拋出一個繩圈,套住獠牙,動彈不得。
「我來,我去,我征服」,凱撒大帝的名句,對於精明的統治者,是永恒的金句。一個錯別字流行的社會,亦以行政管理的科學邏輯來分析:這個地方,思想必定粗糙,頭腦一定簡單,而且喜歡互相攻擊,一個小六程度的女明星出書錯別字多,即刻有一群中一程度的學者爭相挺身矯正,以示自己高人一等──這種社會,證明財富分配極度不公平,有許多人以懷才不遇自居,有很深的挫敗感,心理不平衡。
這就好辦了。如同馴服一群野牛,冷靜觀察,辨別牠們奔突衝撞的方向──那裏可能是一道百米懸崖,牠們在集體自殺,但留意帶頭的那一隻,因勢利導,做這片蠻荒的主人。
這就是行政管理的藝術了。女明星多錯字,誰有權說三道四呢?好,敢情好。點一根煙,笑看牛群過處,揚起的一天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