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專欄作家
香港公務員國情研習班辦到第二十六屆了。據說,許多公務員到北京上課之後,交口薦譽。但香港政府今天其實已經深受新中國國情濡染,何必還要派員上京親炙。
就以最近事發東窗的黃乾亨小學為例,只是臨時註冊,卻破盡成規經營了八年;註冊為小學,卻逕自開辦初中;創辦人梁淑貞沒資格做校長,卻做了校長五年,開支大部份用公帑,聘任的卻多是親戚。她可以為所欲為,因為中共工聯會暗裏支持。因為當年教育統籌局長范椒芬對她青眼有加。
又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蘇錦樑,聘請海外女傭,不願學尋常百姓向入境處交文件,就把名片一張送過去。名片到處,成規盡廢,得其所哉。
而法例除了不用於香港高官,也不用於中共優禮的人物。今年一月,津巴布韋總統夫人在香港打傷記者,警方說她有外交豁免權,不起訴了;二月,津巴布韋總統千金的保鑣在香港打傷記者,警方說「他們無非是關心穆加貝小姐安全」,也不起訴了。我們都知道津巴布韋不是講民權的國家,和中共特別相得。
法制之外,新香港公務員也處處發揮了國情。月前,有大專學生上街呼籲市民參加遊行支持普選,警察聞風而至,厲聲說學生噪音擾人,要拘捕他們,卻對附近工聯會震天價響的宣傳熟視無睹。不是在場近百市民上前聲援,那些學生未必不會和大陸無數講民權者一樣,被控擾亂公安。
食物環境衞生署督察同樣國情嫺熟。六月下旬,有老翁隨處吐痰,被他們抓住,驚恐之餘,心臟病發。幾名督察不是火速叫救護車,而是繼續盤查,準備起訴。老翁最後送到醫院,已是返魂乏術。這完全體現了大陸城市管理人員的執法精神。
同時,有交通事故傷者急送公立醫院求救,醫生卻要他家人先付二萬元買止血藥。這類新聞,大陸百姓早就耳熟能詳了。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一個故事:鄒國君主喜歡冠繫長纓,手下景從,長纓價格暴升。鄒君問左右,左右說:「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貴。」鄒君於是自斷冠纓,從此「國中皆不服長纓」。香港政府十二年內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直是另一個鄒君繫長纓故事,難怪墨子有一次看見染絲工人,心有所感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墨子.所染》)
香港公務員哪裏還要到北京研習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