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法庭事先張揚昨天(周五)對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讓外國人留宿案判刑,但當眾人靜候判詞時,法官卻宣佈押後到本月11日才判刑,教在場人士都感到詫異。分析家指押後宣判,反映軍政府對如何懲處昂山素姬仍猶豫未決。
昂山素姬和16位外交官員昨晨在永盛監獄的法庭就座後,法官以案件仍有多個「法律問題」需要考慮,宣佈押後到8月11日才判刑。
昨天聆訊只為時10分鐘就散庭,昂山素姬在庭上感謝外交官員前來聽審,但她始終不肯跟美國人耶托(JohnYettaw)交談,以免軍政府有口實來誣陷她與耶托有某種關係。
拖延手段應付外國壓力
昂山素姬的律師年溫說:「我相信他們(軍政府)確實有嚴重法律問題。我不想談論政治,但這是否來自聯合國或其他國家的壓力?我們不知道箇中原因,但可能與外國壓力有關。」她另一位律師根澤認為,軍政府是以拖延手段來應付外國的批評,拖到8月中,大多數國家和聯合國官員正在放假,各國譴責聲音將減至最低。
不過,外交界消息指,軍政府控告昂山素姬的確存在法律問題,因為當局是根據1974年憲法中威脅國家安全的條文來告她,但隨着軍政府去年通過新憲法,廢除1974年憲法,新憲法卻沒有類似威脅國家安全條文,令起訴程序欠缺法理依據。
泰國清邁大學緬甸學家溫緬指出,欠缺法理依據,令軍政府對昂山素姬的判刑猶豫不決,「重新考慮案情,並不等如會釋放她,當局根本不敢在大選前釋放她,起碼要監禁她多一年,直至大選結束為止,因此當局可能考慮將監禁刑期由三年減到一年,或者再軟禁她多一年」,來減低外國的批評。
押後判刑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局不想在1988年民運爆發21周年前夕宣佈,以免火上加油,激起民憤。
法新社/德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