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含菌量超標的黃大仙摩士公園泳館昨日大清洗,當局仍未公佈池水不合格的原因,專家懷疑是使用氯氣殺菌的程序出錯。本周共有三個泳館驗出池水含菌量超標,另外兩個為堅尼地城及天水圍公眾泳池,但康文署前晚只公佈其中一個,立法會議員表示莫名其妙,並促請當局深入追查公眾泳池細菌散播的源頭。 記者:蔡元貴、朱曉峯
黃大仙摩士公園泳館所有泳池昨天日間全部關閉,進行每周大清潔,三個未驗出細菌超標的泳池則在傍晚重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本周二抽取的水質檢驗報告顯示,主池、副池及其中一個習泳池,池水含有大腸桿菌,其中主池及習泳池的總含菌量也超標。
康文署昨日仍未找出池水污染的原因,泳池管理專家李樹堅說,大腸桿菌可以用氯氣殺掉,池水驗出有大腸桿菌,顯示氯氣不足。為甚麼氯氣不足?他估計有多個原因,可能是機件故障,可能是泳池人員忘記「落藥」,尤其是本周初連場驟雨,冲淡了池水的氯氣,若泳池人員未能及時察覺氯氣水平低於標準,細菌便有機可乘。
氯氣也未必可以殺菌
資料顯示,摩士公園當日的餘氯樣本並無異樣,應該足以殺菌。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假設泳池內存在有機物如糞便,細菌受到「保護」,氯氣也未必可以清除:「即係好似廁所裏面有糞便一樣,就算倒漂白水落去,都冇可能殺到啲細菌。」
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郭紹傑說,自從04年公眾泳池細菌大爆發之後,政府增聘了清潔大使,暑期每天都駐場,但作用有限:「佢哋嘅工作只係提醒泳客入池之前除拖鞋洗腳,或者某啲衫唔着得之類,唔會走去巡吓個泳池有冇異物。」他說,泳池至今仍不時發現有糞便,每個月都有一、兩宗。
「點解康文署唔同做法」
康文署本周初先後驗出堅尼地城、天水圍及摩士公園三個泳館的池水含菌量超標,但該署只在前晚公佈摩士公園泳館的情況。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華明說:「睇唔到點解康文署對超標泳池有唔同做法,點解一個要高調公佈?另外兩個就唔使?」
康文署昨晚解釋,摩士公園泳館大部份設施需要關閉,所以發出新聞稿。但其餘兩個泳池不需要關閉,泳館所有設施繼續開放,該署認為並無需要發出新聞公佈。根據昨天的最新驗水報告,堅尼地城及天水圍泳池的水質均合乎標準。李華明促請政府深入調查公眾泳池細菌的源頭,以免影響泳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