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將罐拔離背部 子營救越拔越痛婦拔罐受困 消防一指甩難

無法將罐拔離背部 子營救越拔越痛
婦拔罐受困 消防一指甩難

【本報訊】香港仔漁光邨昨發生罕見拔罐「咬人」事件,一名中年婦人自行在家用抽真空罐子進行拔罐驅除疲勞,可是15分鐘療程後無法拔出背部一個膠罐,被膠罐「咬住唔放」緊緊吸住她背部,婦人痛極呼叫,兒子營救無果惟有報警。消防員到場出手輕按婦人皮膚,再打側膠罐讓空氣流入,輕易拔出膠罐解困。
記者胡恩宏、譚健文

一度遭膠罐「咬住」婦人50歲,與家人居於漁光邨海港樓一單位,事件中她背部幸無受傷,但表皮留下膠罐的圓形印痕,救護員檢查發現只是表皮輕傷,婦人亦堅拒送院,事後還與鄰居閒話家常,但當問及事件即不發一言,飛奔回家關上大門。

15分鐘即需拔罐

拔罐咬人事件發生於昨午二時許,當時受傷中年婦人與兒子在家,據知她早前購買一套以抽真空形式操作的拔罐器具,該套器具包括多個膠罐,自此婦人經常在家「自助拔罐」舒筋活絡。消息稱,事發時婦人又取出該套拔罐器具「自助拔罐」,當時她把一個膠罐放到背部近中央位置,然後啟動儀器抽出罐內空氣,以產生負壓令膠罐吸住背部皮膚。
15分鐘拔罐時間屆滿,婦人嘗試起出罐子,但多次嘗試仍無法拔出罐子,其間罐子如咬住她一般緊緊吸住皮膚,婦人劇痛呼叫,兒子前來營救嘗試強行拉開膠罐,反令婦人痛上加痛。
其子無計可施報警求救,消防員接報到場檢視,發現婦人背部皮膚未有受傷,於是輕輕按下貼近膠罐子一側的皮膚造成漏氣,另一手拿着膠罐子,當空氣流入罐子,罐子自行脫落,婦人隨即痛楚消退。由於婦人無受傷,消防員事後離去。

中醫師麥鐘文稱,起罐時一手按下皮膚,另一手同時揭開罐,便可輕易將罐拔出。譚健文攝

拔罐可紓緩痛楚

本港近年發生多宗市民自助拔罐,生火燃燒玻璃罐內酒精時引致燒傷意外,昨日相信是首宗抽真空罐傷人事件。中醫師麥鐘文稱,拔罐是有逾一千年歷史的中醫民間療法,可治痛症,消腫及祛寒,常用於肩胛、背及腹等部位,傳統的拔罐是消毒皮膚後,於玻璃罐子內塗上酒精、然後點火燃燒,當罐內空氣燒光造成真空狀態後,馬上將罐子放在拔罐位置上,由於罐中空氣遭排出,形成負氣壓吸住皮膚。
其間被吸住的皮膚有灼熱感覺,並會「谷起」,達至促進血液循環,紓緩痛楚,刺激穴位經絡排毒等功能。
麥說,近年市民關注健康,市面亦多了抽真空的拔罐工具發售,抽真空罐子好處是不需生火,安全性較高,亦可讓市民自助拔罐,但拔罐始終存有風險,市民要拔罐應找中醫師或受過訓練人士代勞。

拔罐意外示意圖

1)中年婦人在家中利用抽真空罐子放於背部拔罐

2)婦人無法起出罐子劇痛大叫,兒子嘗試協助無效報警

3)消防員一指輕按婦人背部,另一手拉起罐子讓空氣流入,成功拔出罐子

拔罐注意事項

‧每次不可超過15分鐘
‧起罐時不可強行拉扯罐子
‧不宜在心臟附近、大動脈及大腿內側等血管密集部位進行
‧心臟病患者、血友病、長者及幼童不宜
‧孕婦或月事來潮的女士不宜
資料來源:中醫師麥鐘文、《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