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廁所開餐 - 高慧然

去廁所開餐 - 高慧然

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廁所吃便當,使得橫濱國立、早稻田、慶應等大學的廁所牆上出現了「禁止用餐」的貼示。
去廁所開餐,除了滿足宅男宅女享受私密空間的心理需要,還可以讓一些因為沒有朋友被迫一個人在公眾地方吃飯而感到尷尬的人喘一口氣。日本人的建前文化帶給人的心理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建前文化要求日本人在他人面前時刻保持完美形象,由外貌形象,到性格舉止,到內涵談吐都務求零瑕疵展露在他人面前。追求完美到極致,難免矯枉過正,所以,很多日本人以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為恥,流汗是不雅的,體味是不雅的,放屁是不雅的,去廁所大小便還得製造一些背景音樂出來,不是用作配音,而是為了掩蓋大小便的聲音。女人去商鋪購買衞生巾,收銀員不會直接把衞生巾放進購物袋交給顧客,而會細心用花紙包裝,因為,讓這種貼身用品跟別的商品「貼身」摩擦,是不雅的。一個人,如果沒有朋友,必須獨自進餐,當然也是不雅的,證明人緣欠佳,性格有缺陷。這是完美主義者的日本人難以接受的。所以,他們寧願把便當帶進廁所,偷偷進餐。
在廁所開餐還說明了另一個問題:日本人的廁所相當乾淨,至少,在水箱發出的背景音樂聲中進食,比在旁人眼光中進食更自在。去中國大陸,找廁所要用鼻子。以後去日本,找廁所也不妨用鼻子:哪兒飄來飯菜的香味,哪兒就有可能是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