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興環保,隨處見回收箱,最近更實施膠袋收費。但除了這些表面的措施,似乎看不到更大的普及性,只餘某部份社會人士默默支持。育有一子一女的阿珊,從事業女性退下火線,即全身投入環保生活,由個人回收到家用物品DIY,進而惠及朋友,再推廣至社區,比政府還要積極進取,為的就是──下一代。
記者:林佩婷
攝影:陳盛臣
花園變身 生果香草園
阿珊自小已愛DIY,但作為事業女性無暇兼顧,及至大仔樂之出世全力湊仔,才有喘息空間反思過往生活方式,重尋自己的生活樂趣的同時,積極推動環保,自製潤唇膏、洗頭水、橙皮清潔劑、肥皂、牙粉……甚至飛身台灣學紮染。未止,蔬果都吃婆婆種田的收成、平時實行有機團購、社區進出以單車代步、又參加不同機構舉行的環保課堂作有機大使……仲未止,索性將家中花園變生果香草園,務求生活更健康。一切一切,「原來實行環保好容易。」阿珊話。「好似只要屋企有攪拌機就可以整到再造紙,紮染原料有好多好天然,例如菜葉、咖啡、樹葉等等,只要有心,咩都可以DIY。」由於成績超卓,不少社區中心或學校都邀請她做講座,將多年經驗和人分享。
子女着舊衫 儲分制推動
分享的人,第一個當然是兒女。他們着的衣服,都是執人舊衫。也當然,8歲細女樂思曾叫媽咪買新裙,但媽咪一句打開櫃看看,囡囡便不堅持。玩具呢?唔講都知,自製為主,如奶粉罐變高蹺等。仲有仲有,她還實施一系列措施,明教導暗誘導孩子不要浪費。「我設儲分制,好似食飯食得晒自己嘅飯量、冲廁先用儲低落嚟嘅水等,就有分加。相反浪費電力包括唔記得熄燈熄風扇等就要倒扣。儲到嘅分有獎賞,例如可以用嚟打機。」
全家拾荒 實踐垃圾領養
別以為上述只是個人環保興趣,阿珊推己及人,將發掘到被拋棄的有用家具,影相放上網讓有心人認領。「我住嘅屋苑主要係中產人士,好多人搬出搬入或裝修,掉嘅家具都仲好新淨,有日我見垃圾站有套全新嘅馬桶連洗手盆套裝,覺得好浪費,就即刻度好尺寸影張相,放上網Forward出去睇吓有無人要。自此,就開始咁做。」最意想不到的是,樂之受媽咪感染,有日見垃圾站前有套頗新的小童書桌,即同工人姐姐及妹妹搬回家,還很開心跟父母分享是次經驗,最後張枱用到爛先捨得掉呢。
綠色行動不勝枚舉。她從前人拎樽買油得到靈感,提議賣方用大袋裝滿,再讓顧客自己拎樽購買,以省膠樽。只是用諸凉茶舖時卻遇挫折:「最記得有個女店員話『帶環保袋出街都嫌麻煩,何況拎個樽買凉茶!』呢個就係香港人典型想法,不過我會繼續游說,希望下一代能生活喺個健康世界。」
一屋買家.綠色之家
想更了解珊一家的綠色生活,可於今天晚上7時在無綫電視翡翠台觀看香港電台電視節目《一屋買家》。
網址: http://www.rthk.org.hk/special/consu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