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治,還有人性 - 李怡

除了政治,還有人性 - 李怡

兩個月前,高雄市長陳菊到北京,在福田公墓,她拭淚拜祭了當年曾與她一齊在台灣參與黨外運動的蘇慶黎。蘇慶黎在二、三十年前是台灣黨外的名人,與陳映真一起辦《夏潮》雜誌,屬「統派」,也就是主張與中國大陸統一甚至還懷着社會主義理想、傾向回歸中國的派別。當年,統派與獨派,都以反對國民黨為目標,尚無統獨爭議。後來隨着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內部情勢發展就分裂了。陳菊原先跟隨雷震,也不怎麼「獨」,但其後成了民進黨的重要人物,也「獨」了。
蘇慶黎2004年在北京病逝。她父親蘇新一直留在大陸,是中共的人。陳菊拜祭蘇慶黎,台灣媒體問她,你不覺得向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拜祭不合適嗎?陳菊回答說,我今天來看蘇慶黎,不是來陳述政治立場的,「人除了政治,還有人性,人生有那麼多政治嗎?」
這是我近兩個月看到的印象比較深的話。
最近被公認為台獨領袖的彭明敏,出了一本回憶錄《逃亡》。《逃亡》講了他1964年發表台灣自救宣言後的逃亡經過。書中談他的理想和奮鬥,但看不到他的感情生活。其實,追求理想的背後,是一定有感情動力的。當年也是從事黨外運動的政論家江春男談這本書時說,沒有生活、家庭、感情和恩怨衝突,不敢談內心的脆弱和掙扎,缺乏感情的感染力,難以引起共鳴。而據江所知,彭明敏逃亡後,與海外台獨人士在行事作風、經費報銷,大大小小的事都鬧得很不愉快。感情問題也有許多耳語流傳。這種人性煎熬,比政治苦難更讓人痛苦。但在彭的回憶錄中都沒有見到。
政治人物,也有人性。但別人看他,或他講起自己,卻只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