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美國現代舞大師MerceCunningham也仙遊了,九十歲高壽,可算是無憾。最後的歲月還堅持面見舞團團員,繼續編舞,活到老做到老,活出了藝術家的精神典範。
《紐約時報》網上版也製作了一段短片,匆匆介紹了大師一生,對於他對舞壇的貢獻,歸納為:他時時提問,舞蹈是甚麼?比對不久前逝世的翩娜,她的座右銘是:我們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前者問what,後者問why,決定了他們不同的編舞風格與創作方向。
前年在紐約看過Cunningham舞團的演出,遠遠看見老先生的風采。巧合的是,得知大師死訊那天早上,穿了一件美國前衞音樂家JohnCage的T恤,給同伴指着衣服上的圖案:靜默。JohnCage其一馳名樂章,長達4分33秒的靜默,堪稱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靜默,石破天驚,啟發追隨者不計其數。而音樂大師,後來就是舞蹈大師的伴侶,先於九十年代去世。
在耶魯大學習音樂博士的楊嘉輝,在Facebook留言說,美國的黃金六十年代真正結束了。我補上一句,大師的年代也結束了。去年在紐約的遊歷,讓我看見當代藝壇的荒涼,或許只是暫時的靜默,等待下一波藝術新浪潮。
平庸時代,最大特點是保守與安全,少做少錯,於是也難以成就突破。平庸城市也是這樣,香港書展錄得九十萬人次,幾達本城人口七分一。只要開始有人問甚麼是書展、為何去書展,這城市就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