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的香港貴族 - 粗眉仔

東莞的香港貴族 - 粗眉仔

粗眉仔 自由撰稿人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早前對傳媒說,香港的出路,在於一國兩制《基本法》框架下的融合發展觀。朝「粵港融合」這個目標前進,香港的巿場規模可以由現在七百萬人口擴展至一億人口,香港人可以選擇一個更便宜更優質的生活環境。跟着的話更恐怖:「十年後,可以住在東莞,而去沙田上班,亦可以家住深圳龍華,但在尖沙嘴工作……」
如果真如唐司長所講,生活環境是「更便宜」倒沒異議,「更優質」則有待商榷,畢竟香港比內地法治,個人安全更有保障。
其實早在董特首的年代,香港的發展已朝着這偉大的「願景」蹣跚前進,逐步勾劃「粵港融合」這個美麗藍圖。為甚麼?香港的地價實在太貴了。
筆者認識一個八十後的大學畢業生,月入一萬一千元左右,快三十歲了,但對他來說,置業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在香港,座座新樓不是『豪庭』就是『山莊』,最便宜最偏遠的也要百多萬,除非不食不穿不花錢,否則如何供得起?買舊樓又沒現金,等儲得來樓價又不知升到那裏去了,而且難保將來房子不會被地產商收購,再包裝成『豪庭』出售,到時候又不知要搬到那裏去了。靠政府?居屋停售了,公屋又無資格,惟有租樓了……」筆者聽了他的話後不無欷歔,可知道,今時今日月入一萬一千元已屬難得!
香港出生的無殼蝸牛,在可見的將來(至少在唐司長的有生之年)勢必越來越多,當權者自然擔憂,惟今之計,只能鼓勵他們到內地置業。
近這十年來,香港市區的重建速度日趨急劇,美其名曰「重建」,實際上是「貴族化」(gentrification)。低價收購位處市中心的舊區地皮,「發展」後再以高價賣出去,能負擔新樓價的富人(貴族)搬進來,連帶該區的樓價物價上升,舊區原居民不勝負擔,只得越搬越遠……中國大陸的所謂「重建」就是如此,想不到香港正亦步亦趨。
灣仔住不起就搬去天水圍,天水圍也住不起該怎麼辦?沒關係,香港背靠祖國,就搬去東莞好了。
可以預期,香港周邊的內地城市將會比現在更「貴族」,因為這些地方將會住有大量住不起香港的「香港人」。能夠在香港留下來的,除了住得起香港的「香港人」外,該有不少是住得起香港的「大陸人」吧?那時候,香港還可以堅守「一國兩制」嗎?這現象在今日的中國大陸極為普遍,香港人不用大驚小怪。說到底,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