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失控 - 因念

兩岸三地:失控 - 因念

最艱難時候是否已過?假如看官還在煩着這個問題,可能被這次金融海嘯搞得頭昏腦脹,現在應清醒了,因人家已在準備如何面對U形或V形復蘇。當然投資者在考慮,中國政府也在計劃,但顯然兩家的想法已經和前幾個月不同,不但不再在同一陣線上,而是越走越遠,這趨勢如何發展,筆者相信將是主導大市下半年的重要因素。

投資者擴大風險

從數月前慢慢爬起來的投資者,可說已是餓慌的狼,一方面飢不擇食,另一方面也知道保命更重要,所以對於風險管理,有別於溫飽的動物。
從最近香港和中國股市的升勢,筆者感到不同胃口的遊戲參與者,都在嘗試擴大風險,追求利潤的同時,放大自己對市場經濟樂觀的預測。這反映在持有股票的時間和國內說的換手率,可見一斑。
另外一個能夠讓投資者充滿信心的,相信是通脹的期待。全球救市行動,雖然不同國家有不同安排,正如中國為何成為經濟復蘇的佼佼者,就是國家機器把鈔票送到位的能力,比其他沒有「社會主義特色」的西方國家強,但不管已經「到位」的,還是「就位」的,投資者的期望,的確已經變成行動。
挽救經濟的財政政策,都是任何一個政府認為在危機時期的雙刃刀,要重拾人們信心,政府的確需要在危機發生時,走在投資者路上的前方,帶領他們逃出困難。不過當滿途「鮮花嫩草」,令越來越多「迷途羔羊」跑到政府之前,這些不受控制而把路途倒塞的擔心,便把事情的雙刃成型,這時政府只能夠從「和群眾同一條路上」,跳到周邊,把圍欄一張,管你是羊是狼,乖乖的在這個圈內找吃。
所以要吃圈內草,還是圈外花?看官應當及早研究。

因念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