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研究中藥食品標準化

促研究中藥食品標準化

【本報訊】部份市面龜苓膏懷疑不含土伏苓成份,但完全不受《中醫藥條例》約束,食物環境衞生署只巡查有關店舖是否衞生。
正為港府研究中藥標準化的城市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張漢揚指出,中藥食品越來越流行,標準化刻不容緩,「中國人嘅差不多文化唔值得鼓勵,要有客觀指標,唔可以求求其其。」他正研究多種中草藥的主要有效成份,制訂化驗指標。

龜苓膏不受條例監管

衞生署表示,《中醫藥條例》監管中成藥,必須註冊,但龜苓膏不受此條例監管。若產品含可用作食品的藥材成份,而不宣稱任何治療用途,則由《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監管,出售龜苓膏的店舖也毋須擁有中藥商牌照。
食物環境衞生署則指出,售賣凉茶及龜苓膏的店舖必須申領凉茶許可證,署方會定期巡查,確保衞生。
若預先包裝食物的標示有虛假說明,即屬違法。對於有包裝龜苓膏懷疑沒有土伏苓成份,與說明不符,署方正跟進事件。
消費者委員會過去三年接獲五宗關於龜苓膏的投訴,有個案表示坊間有龜苓膏沒有藥材味,懷疑是凉粉。該會總幹事劉燕卿認為,市面越來越多中藥食品,但產品定義含糊,促請港府盡快為中藥食品標準化,制訂指標讓業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