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口腔長出腫痛的白色粒粒未必只是熱氣生的痱滋,若疑似痱滋兩、三星期仍不痊癒,隨時是患上有可能惡化成癌症的口腔扁平苔癬。有醫生估計本港約1%人口,即約7萬人因免疫系統失調患上口腔扁平苔癬,但平均每100名患者就有1人會惡化成口腔癌,中年婦女較高危,如痱滋久久不癒甚至越生越大應及早求醫。
記者:陳渭茵
口腔扁平苔癬(Orallichenplanus)是因免疫系統失調,引致淋巴細胞及抗體破壞口腔黏膜表面,產生病變。最常見於口腔兩側的黏膜、舌頭兩旁、牙齦及下唇。荃灣港安醫院口腔頜面及外科專科醫生謝杰明指出,口腔扁平苔癬可分為糜爛及非糜爛型,糜爛型患處會呈現紅色潰爛並感疼痛,且較大可能演變成癌。非糜爛型患者口腔則會出現如苔癬般的白色網狀條紋,以舌頭觸碰患處會有淡淡金屬味。
估計本港患者7萬人
謝杰明估計,本港有近7萬人患有口腔扁平苔癬,相信不少人只以為是生痱滋未有求醫,「痱滋兩至三星期會自己好,但口腔扁平苔癬會痛好耐,越變越大,有患者會蔓延至口唇,去除後仍有可能復發。」他警告口腔扁平苔癬患者平均每100人就有1人演化成癌,40至70歲人士較高危,女性患病風險較男性高出50%,建議市民出現數星期口腔腫痛而未有好轉則應立即求診。
62歲的梁女士於三年前已證實患有口腔扁平苔癬,去年左邊舌頭腫痛一個月,初時只自行買藥膏塗抹,卻未見好轉。三星期後她再度求診,卻發現舌頭上的扁平苔癬已演化成第二期舌癌,腫瘤長近兩厘米,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最終需切除半條舌頭。
謝醫生補充,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常接觸的物質都可引發口腔扁平苔癬,例如食品防腐劑和牙膏中的水楊酸、補牙物料及海鮮中所含的水銀,又或是長期不自覺地食用農藥,以及內科藥物如降血壓藥,但敏感反應則因人而異,「如果搵得出個人敏感源頭,將物質喺生活中剔除,例如換走患者敏感嘅補牙銀粉,可以不藥而癒。」
此外,情緒及工作壓力大都會影響發病及病情,口腔扁平苔癬患者若戴上不合適之假牙,經常進食醃製食品、飲酒或吸煙都會令病情惡化。治療最直接是剔出致病敏感源,亦可塗抹、注射或口服類固醇,或以激光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