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書房到廁所 - 高慧然

由書房到廁所 - 高慧然

有沒有人統計過,每次去廁所,我們坐在座廁上的時間大約是多久?這段時間我們又可以同時做些甚麼?而每次離開廁所前,我們又會消耗多少廁紙?這些廁紙的長度大約是多少?
心思縝密的日本人早已作了統計,據說,每次如廁,人們使用的廁紙長度大約是80cm,而這80cm長度的廁紙最適合用來印字,供如廁時閱讀,以如廁時間及速度計,人們平均可以閱讀2000個字。有了這些數據作參考,首部「廁紙小說」《Drop》應運而生。《Drop》是一個恐怖故事,並且,非常應景地發生在公廁內,一共九章的作品印在一卷廁紙上,每80cm印2000個字,是一次如廁的閱讀量。作者是《午夜凶鈴》的原小說作者鈴木光司。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日本人,有時候較起真來還挺雷人。
小說由書房移師到廁所,由滿足心靈需要到成為即用即棄的廁紙,證明被搬上神枱終究不如融入凡塵俗世來得實際。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在廁所閱讀的習慣,我本人就很喜歡把書籍雜誌堆放在洗手間,最大的遺憾是裝修時忘了在睡房洗手間造一個入牆書櫃。廁所與文化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事實上,在被一眾電子產品包圍的今天,廁所,可能是比書房更清靜的閱讀空間,而且把小說印在廁紙上,同時解除了書籍收納的難題。
我唯一的問題是,把長篇故事印在一卷廁紙上,每個人都得使用獨立廁紙。也好,挺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