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名青年昨凌晨在大埔大美督路對開碼頭垂釣,先後釣到四條坑鰜,其間疑解鈎時不慎分別被有毒魚鰭刺傷手,兩人同感傷口麻痹及頭暈不適。
兩人神志迷糊
現場為大美督路一間兼營租艇的士多對開長10米的碼頭。昨凌晨2時許,兩名約20歲青年在碼頭旁夜釣,先後釣起四條坑鰜,最長約10吋,其餘約長4至6吋。兩人解魚鈎時疑不慎被坑鰜有毒魚鰭刺傷手,先後感到傷口刺痛麻痹以及頭暈不適,於是自行報警求助。
救護員趕至碼頭旁,赫見其中一名青年辛苦得攤卧地上,另一人則靠着碼頭的船躉攤坐地上,兩人神志迷糊,其中卧地者戴上氧氣罩,他對救護員表示:「釣啲魚上嚟唔知係咪有毒呢?」稍後兩人送院治理。
此外,昨晚10時許,一名年約30歲男子與友人在大美督岸邊垂釣,他釣起一條黑魚捉住魚身擬解下魚鈎時,不慎被魚鰭刺傷左手拇指,頓感劇痛及頭暈不適,其友人見狀報警召救護車,帶同涉傷人黑陪同事主送院治療。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早前表示,坑鰜毒性很強,若被刺中痛得「入心入肺」,嚴重者可能昏迷。漁民處理坑鰜或其他無鱗魚類如泥鯭,均會戴上膠手套保護及剪走魚鰭毒刺。
有急症室專科醫生表示,若市民遭毒魚刺傷,情況許可下可將毒刺拔出,然後將傷口浸於約攝氏40度溫水中約半小時,同時應盡快求醫接受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