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碼超信貸額 仍兌現受質疑

銀碼超信貸額 仍兌現受質疑

張小姐為滙豐銀行運籌理財戶口客戶,「信貸額」2.6萬元,6月初其戶口透支金額已達2.4萬多元;她曾簽發一張1萬元的支票,後與收款人有金錢糾紛,打算停止支付,到分行欲辦理手續,惟職員指其賬戶「可用信貸額」只餘約2千元,對方入票時銀行會「彈票」,故此建議毋須辦理停付支票。但後來發現銀行在其超逾「信貸額」情況下,仍然「過數」兌現了該支票。
張小姐說:「唔明點解超咗信貸額成8千蚊都照過數,兌現之前又冇問過我,分行職員提供嘅資料根本就唔啱。」滙豐職員向她解釋,銀行會考慮賬戶個別財政狀況與紀錄,彈性處理,但承諾日後遇同類情況,其賬戶將不會「超額」兌現支票。

客戶難追討責任

滙豐銀行回覆本報,一般情況下,如客戶要求停止支付已發出的支票,該行職員會即時處理;又指如分行職員處理張小姐查詢時有任何誤會,該行謹表歉意。滙豐並未交代賬戶超逾信貸額支票仍然「過數」之原因。
律師黃鶴鳴指出,法律上支票等同現金,客戶簽發後便須履行支付責任;而銀行決定「超額」兌現支票,需承擔借貸風險,開戶條文也沒列明「過數」前銀行須通知客戶,故此客戶難以追討責任。事件中分行職員可能提供錯誤訊息,惟過程中沒有錄音等紀錄,要證明職員疏忽比較困難。
檔案編號:0622051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