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作嘔的眾望所歸 - 李德成

令人作嘔的眾望所歸 - 李德成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據說陳德霖獲委任為金管局總裁一職,是眾望所歸。小小香港,真的是卧虎藏龍,每當政府有肥缺時,經常都有人是眾望所歸的。當年曾蔭權上台,人民網登出〈香港特首補選紀實:當選乃眾望所歸〉一文。曾蔭權固然拿了八百人小圈子中的六百七十四票,但他竟然也在民調上獨領風騷。若果這些民調可信,即是說若果當年有普選,曾蔭權也會高票當選。這種態度,很多人認為是務實,但我卻認為是懦弱。你手中無票,沒有選擇,於是你接受現實,竟然表示願意接受強加於你的領袖。香港民主路的崎嶇,正正由於這些所謂務實。這種務實態度,其實應該令共產黨安心讓香港有普選,因為他們其實絕對不會選出一個共產黨不喜歡的人當特首。但也因為這種務實的態度,令共產黨根本不需要給予港人普選,因為只要共產黨一發怒,務實的人自然會下跪了。我不期望自以為務實的人敢於反對共產黨,但起碼你應該敢於表達你的不滿。你們逆來順受的態度,一直令政府可以倒行逆施,例如副局政助的任命等。
回頭再說陳德霖的任命。的確,在過去一年有多的街頭耳語中,從來沒有第二個人被指有可能接任金管局,但這能表示真的沒有第二個人能勝任這個職位嗎?這樣的眾望所歸,其實和曾蔭權的當選一樣:因為制度的扭曲,既然知道內定了人選,誰還有心機和你討論其他可能的人選。但畢竟這次決定陳的任命是曾蔭權,而不是共產黨,所以敢於表達不滿的人是很多的,這也是為甚麼政府要裝模作樣地弄出一個三人小組、十大條件。先不論這個三人小組曾否真的運作,但這樣的小組有一個先天的缺憾,就是全無民意授權。由沒有民意授權的特首委任三個無民意授權的人去裝模作樣地遴選金管局總裁,這和由特首自己直接委任根本沒有分別。
讓我們看看美國人如何選擇她的聯儲局局長。自格林斯潘宣佈離任之後,熱門的繼任人有費爾德斯坦、伯南克和哈伯德。你看,沒有所謂的眾望所歸。之後由布殊提名伯南克,參議院確認,這可說是雙重的民意授權了。他們根本不需考慮甚麼十大條件,因為能通過以上兩關,必定是精英中的精英。在香港,卻只能在馬房中選,好運的選到一隻馬,否則可能選了隻豬。
這些令人作嘔的眾望所歸將陸續有來,希望你下次想作嘔的時候,能勇敢地表達你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