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催生投資泡沫救經濟? - 盧峯

蘋論:催生投資泡沫救經濟? - 盧峯

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在金融海嘯重創美國經濟後曾說過,高科技泡沫在二○○一年爆破後,格林斯潘的聯儲局及銀行聯手透過超低息及寬鬆貨幣政策催生樓市泡沫,令美國經濟迅速從低位反彈,擺脫衰退。若想美國經濟在金融海嘯後迅速復蘇,美國政府、聯儲局可能需要製造另一個投資泡沫,讓企業、個人投資者投資得利,形成財富效益,帶動投資、消費回升。不過,克魯明補充說,樓市泡沫爆破後,美國不容易找到另一個投資泡沫協助經濟脫困。
美國無法借用克魯明的「妙計」,中國以至香港卻有意無意的在借用投資泡沫扭轉經濟跌勢,克服金融海嘯及歐美衰退的壞影響。事實上近期中國投資市場一片火紅的情況已讓內地不少城市的投資者及居民忘卻金融海嘯是怎麼回事,忘卻全球經濟仍處於水深火熱;反而相信危機已過,牛市重臨。就以內地股市為例,近一個月在游資熱錢湧入下,上證綜合指數屢創金融海嘯後的新高,比最低位時上升接近一倍;成交額更高達三千多億人民幣,是兩年以來最多。一些新股或回歸A股的公司股價升幅更驚人,昨天在內地A股上市的四川成渝高速股價兩度升停牌,最終升幅比招股價高出百分之二百!這樣驚人的升幅,反映投資者的亢奮已明顯升溫。
股市以外,內地房地產市場同樣走出「一潭死水」的困局。原來擴張過度、缺乏資金的地產商在寬鬆貨幣政策下再次大展拳腳,樓盤的銷情開始好轉,樓價回穩及開始上升,炒家及投資者恢復入市。只要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維持,內地樓市將很快重拾升軌,帶動所有建築相關行業重新興旺起來。
香港同樣受惠於游資及內地投資市場的熾熱氣氛。本地股市昨天成功突破二萬點大關,超越金融海嘯前的水平;部份藍籌股及國企股股價更創出歷史新高,股市成交額也持續在高水平。雖然今次升市跟○七年時「遍地黃金」、「魚翅撈飯」的大好市仍有距離,但它帶來的財富效應肯定有助於刺激消費及冲淡金融海嘯的負面影響。
實體經濟跟資產市場的關係既複雜又密切。暢旺的資產市場或牛市有時候可以像「撻」着死火汽車那樣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力,有時候則會像火上加油那樣驅使企業及消費者產生非理性亢奮,胡亂增加投資、消費,最終導致惡性通脹及投資市場爆煲。短期而言,由於全球經濟疲弱,中國及香港暢旺的投資市場或輕微的投資泡沫肯定有助刺激本身經濟及投資活動,更快令經濟從谷底走出來。問題是投資泡沫是難以預測、難以控制的東西,特別是當市場、投資者出現非理性亢奮情緒時,政府有可能要用重招如大幅加息、限制貸款處理,到時候引發的震盪只怕不會比金融海嘯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