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時期,由運動產生的骨質增長可持續至成年,故市民若能在年輕時養成運動習慣,對骨骼健康有着長遠及良好的影響,而儲存骨質的最佳時機,是在青春期約11至14歲之間,但年輕時參與甚麼運動才最能刺激骨質增長?以下便為各位介紹一些有效的運動:
負重及帶有撞擊性的運動
——包括跑步及一切有跳躍成份的運動,如體操、跳舞、跳繩、跳高、跳遠、籃球、足球、排球、跆拳道等,都能強化骨骼,但運動時必須循序漸進地增加骨骼的負荷或撞擊力,才能持續地刺激骨質增長,過度重複的負荷力可引起壓力性骨折。
力量訓練
——中至高強度的抗阻性運動,如健身及舉重等,當肌肉的力量增加時,骨的質量也隨着增加,運動時肌肉會加壓在骨頭上,因而促進骨質的形成,但運動時應逐步增加重量或抗阻力,以免受傷。
伸展運動
——除了撞擊性的運動及力量訓練外,還需配合適當的伸展運動,以保持肌腱的柔韌性,建議採用靜態伸展運動,伸展時動作要慢及切勿彈動,當有拉緊的感覺時,保持10秒,然後慢慢放鬆。
至於運動的頻密度及時間,建議每周最少做三次、每次做20分鐘,並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成效。此外,還需在飲食方面配合,吸收足夠的鈣質,若缺乏鈣質和其他營養成份,就會限制運動帶來的骨質增生,令努力運動也變得徒勞無功。
逢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物理治療臨床導師方少萌
電郵查詢: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