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筆者在本欄以「20000關不易站穩其上」為題,談論到恒指雖然有機會短暫衝破20000點心理關口,但未必能真正突破。隨後收到一些讀者的email查問,今日不妨略為詳談。
假若大家翻查恒指過往的走勢紀錄,不難發現每當港股逼近一些重要心理關口時,往往不會一次即破,在短時間內真正成功衝破,反而是擾攘一段時間後,才能真正站穩該水平。
就以15000為例,港股在去年10月金融大海嘯,恒指一度跌至10676低位,隨後港股在去年的11月5日首次反彈上15000關,惟不久便再度掉頭回落,更曾一度下挫至3月的低位11921。整體上,恒指在去年11月首次上破15000後,便在11000至15000間反覆,其間雖然數度升破15000關,但一直至本年4月30日,恒指才真正成功突破15000大關。粗略一計,恒指擾攘了5個多月才能真正衝破15000心理關口。
至於20000點,港股在06年12月28日首次穿破20000關,但隨後恒指亦先後多次再度跌破20000關,一直到07年4月才真正成功衝破20000關,向25000進發,而該次粗略一計,港股亦要擾攘4個多月才能成功擺脫20000點心理關口之牽引。
故此,綜觀港股衝破15000及20000等心理關口之情況來看,筆者估計短期恒指即使能突破20000大關,但相信稍後亦會再度失守。因此,假若藝高人膽大,而又身手敏捷的朋友,不妨待恒指升破20000,逼近21000時回吐,並待稍後恒指再度回試19000點時,再次重新吸納,以捕捉短線買賣機會。
買賣越密越難獲利
在近期港股狂升中,筆者認為要在股市獲得豐厚利潤,投資者自己的個人心理質素及EQ最重要,正如股神畢菲特經常指出,投資獲利並不需要絕頂聰明,反而有智慧更加重要。
好像在過去數月,筆者在課堂中先後多次推介中興通訊(763)給學生們,而當中有對夫婦,聽了筆者的建議吸納該股。該位太太在不足20元水平首次吸納,隨後亦多番加注,平均成本不足25元,並一直揸至現在。有趣的是,其丈夫也有吸納中興,可是他定力不夠,久不久便因市況波動而震了出局,沽貨離場,雖然隨後又再買過,但整體上真正獲利不多,不及太太賺得多,可見同一隻股票,能否賺錢,並非股票本身,反而是投資者自己的個人心理質素。
正如畢菲特便曾指出,「投資者獲利多寡,與其買賣股份之頻密及動作成反比。」可見投資並非動作越多,獲利越豐厚。很多時唔郁好過郁,搵到好股倒不如坐定定,唔好搞咁多!
譚紹興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