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也應「不可一,不可再」 - 果醬

港府也應「不可一,不可再」 - 果醬

果醬 自由撰稿人

有港人到內地玩樂,索K被捕後被深圳拘留所加監十日,當局的理由是因應「香港特首要求」,但已遭香港保安局否認事件,表示特首與深圳市長王榮討論事項雖多,卻並無提出有關要求。共一百一十九名港K終於在日前獲釋,事件似乎告一段落。
然而在這十天裏,香港政府除了替自己辯護作出否認外,為這一百一十九人做過甚麼呢?

法律不能朝令夕改

對,他們吸毒有錯,理應受罰。但律法應該分明,刑期多少,必須明確。法律不是猜枚,不能朝令夕改,明明說五,轉頭卻開十五,將大家多關十天。既然香港保安局已明確表示並無加監要求,即此「深圳十日」並無理據。既不合情,亦不合理,為甚麼香港政府只懂得卸膊否認,卻不進行磋商營救,任由這一批香港市民受這無妄之災?
港人治港多年,早已發展成港人自講,市民有市民聲音,高官有高官一套,各走兩極。經此一役後,更清晰地反映出所謂港人治港,其實是港人自救的悲情。回歸後的社會福利和保障措施,早已顯露出政府司馬昭之心。退休保障自己供,醫療融資你要「資」,一切用者自付,都與政府無尤,它卻分毫不費,同時「交了功課」,一舉兩得。
政府近年最愛說的話,是「十分關注事件」和「聽到了市民聲音」,但實情是,不死人,不會理。泰國包機事件,是畫公仔畫出了腸的可鑑前車。這一群被捕K世代也一樣,即使十人用一支牙刷,兩分鐘洗澡時限,再慘絕人寰也好,也只能自救保命,自求多福。
面對正生遷校梅窩風波,高官向市民高調提倡理性和包容,然而在今次事件中,政府又是否包容和理性對待這群「吸毒仔」「吸毒女」呢?
對阿爺的話言聽計從,這不叫理性,好聽一點,叫「識撈」。然而政府對市民無辜被囚無動於衷,卻是失職表現,連理性也談不上。
早前有三名少女在黃金海岸沙灘索K後神志不清,腳步輕浮,救生員發現後,職責所在,也先顧及她們的安全,把她們帶到救護站休息。救生員的行為,是常理,假如置之不理,便是失職。救生員尚且如此,何況一區之首?政府選擇了不進行營救,一反常理,雖然「識撈」,卻是失職。

加監事件更顯無能

更甚的是,事件反映出政府有意不理。這邊廂港府雷厲倡行加強打擊青少年濫藥,故面對市民被無端加監,雖無要求,卻正中下懷。一個順水推舟,選擇對事件置身事外,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於是,政府雖然否認指控,卻對加刑默認,使他們由無辜辜變成了罪有應得。
在道德教育理性和包容的同時,卻不能以身作則,既不包容,而且殘酷。這不但沒有說服力,更把政府的虛偽和無能,再一次赤裸人前。
在宣傳禁毒方面,港府大力硬銷市民「不可一,不可再」。寄語政府應該就事件深切反省,不要重蹈覆轍,「不可一,不可再」啊!雖然這句話,並不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