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oFace:血腥美學

FacetoFace:血腥美學

連凱與陳子聰,前者沒甚麼緋聞,後者拖紅白藍出走家居的新聞一看便知假,究竟與他倆有甚麼好談?幸好,一入連凱在柴灣的工作室即話題不絕,因為他正在畫一幅大半個人高的油畫,陳子聰,卻要拍一齣比《人肉叉燒包》恐怖十倍以上的血腥片。

記者:梁佩芬 
攝影:伍慶泉

連凱:修讀藝術,曾在荷李活為電影《異形3》做特技化妝,1997年被導演朱延平看中,推薦拍電影,2006年與陳子聰、尹子維及吳彥祖組成Alive,酷愛設計、畫畫及做雕塑。

陳子聰:修讀電子工程,20歲返港做模特兒,有「48吋胸木村」美譽,現為香港極限運動聯盟會、香港滾軸運動聯盟會長,曾製作DVD教玩X-Game,最近組成樂隊「廿四味」。

陳:陳子聰 連:連凱 記:記者
生活就是創作

活在香港,人開始麻木,好與不好很難說出口了,只知習慣了,就是這樣。連凱和陳子聰從外國來港生活多時,但思想仍與土生土長的港人,大不相同。

連:初到香港,對所有事,感覺也很新鮮。

陳:在澳洲,中國人常說我像鬼仔多過中國人,這驅使我回港尋根。香港的確是又快又有活力又多發展機會的地方,可惜在創造力方面比較保守。澳洲有地下電台播放不同類型音樂,來港竟然要去卡拉OK聽歌,那時未有互聯網,想找自己喜歡的音樂是難事,這啟發了我需要創作。

記:澳洲的街頭文化是怎樣的?

陳:1983年,我已聽Metallica,甚麼Baby的o靚模仍未出世!在悉尼市中心,有幾間舖頭專賣另類音樂,很奇怪香港這個國際社會,卻沒有,後來認識LMF,才覺香港有希望。

連:沒有,便創作,這就是藝術。城市人盲目賺錢,忘記世界是創造出來,我們在地球生存,就應份創作。

■陳子聰只是看,不會畫。

陳:香港人到八十年代才認識BMX,BMX我從小玩到大!又如滑水,香港連一塊滑水板也沒有,只有滑浪板,我做推廣帶頭去玩,到了今天,才有人懂玩滑水,我便玩回滑浪。我們這一代人,思想比較開放,喜歡接觸新事物。又如「四大天王」,記得有晚連凱突然來我家,說想找四個演員拍有關BoyBand的故事,我說:「大家都三十多歲,還做BoyBand。」組成組合很容易,但過程很辛苦,因為要創新,面對很多困難,但我們沒有放棄,Justdoit,只會成功。

記:你曾經製作X-Game短片?

陳:是,我相信是香港第一隻教人滑水的廣東話DVD,我親身上陣示範錯誤動作。連凱,你有沒有試過滑水?

連:我有滑過,不過滑來滑去也不懂。

陳:現在,你在HMV也找到這些DVD,以前只有外國版本,全廣東話教授的版本應由我做起,我也幫香港奧委會組織滑板隊、單線滾軸隊等。

■連凱即將舉行藝術展覽,這系列作品名為「七宗罪」。

記:香港人玩X-Game可以嗎?

陳:開始有成績,因為政府開始建X-Game公園,美孚那個很成功。以前我們辦比賽只有十多人參與,現在有幾百人!香港運動文化一直停留在網球籃球上,以為玩滑板很危險,其實所有運動都危險,姚明也斷腳。

記:當初推動滑板滑水,你一定受到很大批評?

陳:沒錯,我常被人指鬧:「壞分子!」一聽到個「X」字就覺得不是好東西,想當年在公園玩滑板被驅趕,父母不明所以,年輕人又以為一上板就可以騰空翻幾轉,不懂循序漸進,最後弄得斷手斷腳……你要明白,X-Game本身是運動,再演變成今日的時裝和音樂,現在已演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記:上年,「廿四味」參加了在泰國舉辦的亞洲HipHop音樂展,香港有沒有機會主辦同類型音樂展?

陳:真是個非常大型的音樂會!菲律賓、泰國及日本最頂尖樂隊也有出席,我覺得香港可以辦一個HipHopFestival,因為越來越多人Rap,最初由LMF帶起,到陳冠希,現在又有歐陽靖,只要有概念、有心做,其實人人做得到。

畫香港人洩憤

連凱偶像是意大利藝術家米高安哲奴,大學主修藝術,近日忙於為展覽做創作,題目更是圍繞我們熟悉的香港生活。

陳:懶人才讀FineArt,不用讀書的,整天畫畫畫,所以我讀電子工程。

連:家人也覺得我不切實際,質疑我日後可以賺甚麼錢。我涉獵的藝術層面闊,油畫可以,卡通也可以,等於做歌手,要懂HipHop、Rap及Pop,各種技巧也懂一點點,才可以有不同創作。

記:你快將舉行的展覽,主題是甚麼?

連:以七宗罪做主題的十二件作品,表達我對香港的看法。港人太實際,往往為達目標忘記甚麼是生活,為賺錢忘記享受。

陳:修讀藝術的人,才看到這些問題。

連:就好像這幅畫,畫一名廚師偷了兩隻雞,意思是「偷雞」,即喜歡「偷雞摸狗」,另外,國語「偷雞」跟「投機」發音相近,一語道破港人習慣。

記:這樣形容港人,太負面吧?

連:負面不是問題,藝術家要發洩才畫負面東西,讓別人知道藝術家想甚麼。

陳:就像大便,要排毒。

連:這個形容太好了!又如這個作品,我在泰國行街看到一截木頭,質地不錯,可做木雕,就買了,創作要新舊合璧擦出火花,我用半年時間雕出這個希特拉,表達「驕傲」,空手雕一刀過,不能錯。

記:這女孩子又代表甚麼?

連:她代表「淫慾」,畫上鋪了一層蕾絲,看上去有點模糊,加強華麗感覺。

陳:這些人物的樣子都似喪屍。

連:始終畫要掛在家,如果太恐怖就不太好,今次不算太真實吧。這展覽已籌備十個月,因時間關係,有些土雕、青銅及泥雕也未能展覽。

記:你的雕刻技術是從學校學回來?

連:不是,讀書沒大功用,藝術要多做才懂,學校只教皮毛,到了做特技化妝,我才懂得做雕像。1996年我來港推銷特技化妝,並不想做演員,但不少導演推薦我做演員,很奇怪,在美國工作了那麼多年,沒人找過我拍戲。

記:香港人欣賞你的外形多於畫作?

連:回來後,圍繞藝術的工作就是演戲,其他如畫畫雕塑未被外界接受。以前在荷李活做自由人,特技化妝公司跟電影公司開會後,就開始做模型,有時不只化妝,還要做道具,例如《變種DNA》裏面的蟑螂,要先做幾十隻出來,供拍特寫和拍爆炸鏡頭用。香港有空間發展特技化妝,其實早在八十年代已經開始,那年代最流行殭屍片,也需要特技化妝。

陳:現在,電腦技術高了,可以和特技化妝一起合作。

連:中國電影少科幻片,當技術提升了,可以擴闊拍攝種類,就算文戲也可加特技,如《瘦身男女》。

■這幅「偷雞」畫,已經畫了近兩星期。

■電影《維多利亞壹號》的特技化妝,全由連凱負責。

■連凱做的星雲大師模型公仔,形態甚似真人。

■其實,連凱也可以開展模型公仔的生意。

越血腥越開心

前陣子,有人想小用連凱的大才,以為弄一條刀痕也是特技化妝,如此小規模他沒興趣,到了由陳子聰監製的《維多利亞壹號》,他才認真做回老本行。

陳:《維多利亞壹號》講香港社會問題,人人都死慳賺錢為一個家,所以電影的英文名叫《DreamHome》,講香港人有城市病,人人都有壓逼感。

連:跟我的畫是差不多意思。

陳:中國人認為自己買回來的屋才稱為「家」,才有家庭觀念,在外國,男女一到十六歲有毛有翼已經走!我找連凱做特技化妝,要的是質素,以前港產片的特技比較低質素,我好喜歡恐怖片,找彭浩翔的原因,是他可以拍出一些斷手斷腳的核突電影,《維多利亞壹號》有幾個場面核突到不堪,如有幕描述小朋友從家跌落街,剛巧有車經過輾過頭,掉了下來的頭顱仍繼續轉動,畫面好變態。

記:好得人驚。

陳:別以為變態,恐怖畫面也有美感。

連:這齣戲用大量血,比起《人肉叉燒包》恐怖十倍,後者只是意識上令人不安,今次我想視覺上有驚嚇場面。有人覺得某些場面需要避重就輕,我反而想把最真實一面呈現出來。

陳:港產片有空間發揮的,不過前陣子的所謂特技都是假的,全部靠CG,人造的特技總比畫出來更真實。

連:畫出來的,在燈光下顯出來總是假。早幾年,做特技化妝的人擔心被CG淘汰,甚至說CG可取代演員,最終大家都知畫出來的人,無論動作及眼神,都比不上真人。無論特技化妝或CG,只要不穿崩就是好特技,如《奇幻逆緣》,兩者結合,你已經分不清是那一種了。

陳:說到底最重要故事出色,任何特技也只是添加顏色。

後記

港男們,難怪港女寧願癡心妄想可跟連凱在一起,也不望你們一眼。你們知道嗎?你外形已輸九條街,連最基本可以扮出來的少少氣質也差天共地,只懂上網何等無聊?港男們,是時候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