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替代能源起動在即 - 林少陽

立論:替代能源起動在即 - 林少陽

上星期參加保利協鑫(3800)的分析員會議,多少反映我對替代能源市場的興趣。若數能源效益,太陽能未必是最佳的替代能源,因為生產多晶硅片及相關儀器,對環境的破壞不亞於傳統的石化能源。
雖說太陽能在地球有生之年都取之不盡,現代尖端科技應用的電子儀器,卻用不到幾多年,不是損壞便是遭淘汰。潮流所趨,風力發電相信亦會用上大量電子儀器。然而,風電只需幾塊扇葉一個機械式發電機組,是最清潔的能源。只是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如飢似渴,風電不可能滿足現在社會的電力需求。

只欠奧巴馬一聲令下

早陣子參觀石硤尾美荷樓,在參觀時發現一部NikonFM2(一部用菲林的機械相機),憶起當年與中大報社同伴的一席話:「在沒有電池供應、無論是50度高溫或零下40度的極地氣候,這部機器仍能如常操作。」FM2出產於1982年,90年代中還是影友夢中情人,現在卻已成為博物館展品。問題出於擁有天然資源的國家及商家追逐短利的天性,能源價格未能如實反映其稀有性,用家因而不珍惜買少見少的石化能源,結果將機械儀器趕入絕路(成功升上神台的瑞士腕錶除外)。去年油價升破100美元一桶時,不用政府呼籲群眾已自動自覺節能減排;最近油價隨經濟回落,在怕痛的政府全面鼓勵下,消費者故態復萌,繼續過着歌舞昇平的日子。
為了刺激垂危的歐美經濟,一石二鳥的方法是推出新能源政策,刺激私人機構投入巨資招攬人才開拓新能源。情形就像90年代初由房地產市場過熱引爆的銀行信貸危機,滋生了美國矽谷,以及隨後10年的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美國作為創新科技先驅,現時萬事俱備,只欠奧巴馬政府一聲令下。
林少陽
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