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為增商業設施圖利藝穗會翻新逼走駐場陶社

被指為增商業設施圖利
藝穗會翻新逼走駐場陶社

【本報訊】會址已有117年歷史的中環藝穗會,今年將動用4,000萬元進行大規模翻新。管理層稱,「變身」後服務藝術界的承諾不變,惟駐場24年的唯一藝團樂天陶社,卻因維修而被迫令要年底前遷出。陶社炮轟藝穗會金錢掛帥,只向政府繳付象徵式租金,卻趕走藝團增設商業設施圖利,促請政府介入。記者:黃偉駿

樂天陶社社長鄭禕說,陶社自1985年在藝穗會創辦以來,為數以千計陶藝愛好者提供學習與交流空間,但上月突接獲藝穗會電郵通知,指因應翻新工程,須收回場地。

提議搬到石硤尾

她說藝穗會稱維修工程要加裝多項消防設施,擴建兩個劇場,涉及逾千平方呎空間,陶社現時千多呎場地,正好應付這需求。「佢哋話出面好多地方畀我哋搬,例如馬會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我反問藝穗會搬過去得唔得,佢哋又話地方太細,咁係乜嘢道理?」鄭禕忿忿不平地說。
現時藝穗會兩名租戶分別是樂天陶社與餐廳MattheFringe,陶社屬僅餘的駐場藝術團體。原本還有一個藝團「天台畫室」,但於1986年不獲藝穗會續約踢走。
鄭禕指陶社每月向藝穗會交租由最初8,000元增至目前28,800元,但藝穗會只向政府繳付一元象徵式租金便佔有整幢兩層會址,每年更獲藝術發展局資助60萬元,理應將場地回饋藝術界。惟現時藝穗會地下是酒吧、樓上是酒吧餐廳、天台也租給外界舉行派對,連同MattheFringe,充斥商業元素。

不滿被迫令遷出的樂天陶社,提供場地予陶藝家展出作品。

藝穗會:不為賺錢

藝穗會行政經理劉錦綾稱,裝修是配合更新了的消防條例,加設防火設施及增建樓梯,加上開業後從未進行全面維修,今次一併進行,估計費用4,000萬元,其中2,400萬元獲馬會資助,其餘靠外界捐獻與營運收入補貼。為期一年工程分階段進行,其間場地須局部關閉。
劉錦綾指藝穗會每年舉辦大小活動與展覽達500場,95%跟藝術有關,又一直免費借場給不同藝術或民間團體,但因藝穗會屬非牟利團體,每年約1,500萬元開支要靠場地與餐飲收入應付,「我哋絕對唔係賺錢。」
藝穗會所在的舊牛奶公司倉庫,於1892年起落成,分南、北兩座。南座於1983年由藝穗會進駐,北座於1982年起由外國記者會租用至今。

藝穗會被指太多商業元素,包括在地下樓層的酒吧。

特稿
學生有高錕、尊子、黃秋生

以本港為基地的樂天陶社,是本地最大型陶藝中心,24年來出過不少名人學生,包括光纖之父高錕、漫畫家尊子、前港姐張瑪莉、影帝黃秋生等。創辦人鄭禕表示,最終若被逼走,惟有放棄本港陶社,集中在內地繼續推廣陶藝。

巨窰可燒製兵馬俑

樂天陶社近年在內地積極發展,先後在上海、北京及江西省陶瓷重鎮景德鎮開設分社,吸引不少在內地的外國留學生報讀。導師黃麗娟表示,現時有不少人教授陶藝,惟沒有像樂天陶社般具規模及齊全設備,包括一個可以燒製兵馬俑的巨窰。歷年學生逾千人,目前有百多名學生。
黃麗娟指,很多訪港的外國傳媒與藝術工作者,都驚訝在中環鬧市,竟有樂天陶社這樣寧靜的地方,教人不是用來賺錢的陶藝,「我哋除咗教人,仲係展覽嘅地方,陶藝家可以擺佢哋嘅展品俾人參觀。如果陶社搬咗去舊區廠廈,邊有人專程去參觀?」
facebook已有群組反對藝穗會逼走樂天陶社,至今近600人加入。鄭禕稱稍後會跟民政事務局會面,反映實況。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