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和大家分享過新能源的亮麗前景,既然產業擁有各國政府的利好政策作靠山,投資者在面對這股綠色新勢力時,應如何部署?
盈利高具競爭力
貝萊德認為,具有高質素產品、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能源大型股,在行內具主導優勢,而且資產負債表較健康,融資渠道更多且成本較低,是不俗之選。不過行業仍在發展初期,加上個人投資者對新科技的資訊掌握,難如行內專業人士深入,因此購買投資於一籃子新能源股票的基金較為穩妥。
在百花齊放的新能源股中,貝萊德較為看好風能產業,皆因相對傳統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等,風能的盈利能力較高,更具成本競爭力及規模效益。而且在不產生任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發電方式中,風力的發電成本每千度55美元,僅次於核能與大型水力發電的50美元,更是太陽能發電的三分之一。而風力發電無核能廢棄物排放的疑慮,成本亦較大型水力發電的建設低,一直是各國政府喜用的新能源,08年全美國新增電力產能中,風能便佔42%,在歐洲則佔36%。
上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再生能源標準(RES),即使在參議院受挫,按目前美國各州的法律,風力發電於2025年前仍可望達7至9%的年均增長率。此外,市場亦憧憬中國政府進一步推行再生能源,風能前景看好,有利風力發電廠(WindFarm)及風車(WindTurbine)製造商。
至於太陽能發電,最近12家歐洲企業宣佈推出「沙漠科技」計劃,將集資4000億歐元(約4.41萬億港元)在陽光普照的北非和中東地區,發展大型太陽能發電廠。不過計劃仍處於籌備初期,或需3年時間進行評估,今年難以對產業起刺激作用。現時,我們較為看好擁有領先科技及具成本競爭力的製造商。
看好設備製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是否還記得,過去兩年商品價格一飛冲天時,以大豆、玉米等製成的生物燃料一度是熱門的投資話題,生物燃料有助紓緩緊張的能源供應,近年在歐美地區廣泛使用。但原材料漲價,令生物燃料生產商利潤受壓,投資價值慢慢轉向行業的其他部份,貝萊德較為看好上游公司,如種植科技公司、發酵原料生產商及肥料供應商等。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