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辭典今昔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英漢辭典今昔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不記得童年自修英語時買的第一本英漢字典是什麼名字了。只記得是小小的一冊,比方塊豆腐大不了多少。那時候的「雙解辭典」尚未面世,釋義用的都是清一色的中文。由於篇幅小,收的辭彙相當狹窄,因此入選的只限常用單字。這本當年攜帶的袖珍字典早已失散多年,未能引證我以下的種種猜想。
我猜想那本小工具書的內容,必定有simple這個字,但較生疏的simplistic是否也收入,就難說了。江澤民罵香港記者simpleandnaive,大概是指他們問題「幼稚」、頭腦「簡單」。其實拿他當天說話的口吻來看,他說的該是simplistic。「英英、英漢」的雙解辭典說,simplistic是treatingdifficultsubjectsinawaythatistoosimple,這就是說思路不清,把複雜的問題「化繁為簡。」如果我猜想得對,小工具字典沒載simplistic這個字,因為這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實用字典」。黑夜中你要照亮房間,學會了lamp是「燈」就夠了。Chandelier與日常生計無關,因此並不「實用」。小字典的功用,多為了「應急」,像旅遊手冊後面附上的單字。
「英英、英漢」雙解這個特色應是大辭典製作的一大躍進。葉公超這種在外語上有深厚根底的學者專家都反對學生依靠英漢辭典進修英文。他在西南聯大教書時,看到學生枱面擱着什麼English-ChineseDictionary,就叫學生趕快丟進垃圾桶。GeorgeYeh脾氣壞,我相信實有其事。
棄英漢辭典說來容易,但對我們中文是母語的人說來,一上手就捧着Oxford或Webster來執疑問難,要緊關頭時,會手足無措的。你不知apple為何物,翻開字典的解說,但見:ahardroundfruitwithwhitejuicyfleshandared,green,oryellowskin。你猜了半天不知何物,只得打開我前面說過的小工具書來看,忍不住驚叫一聲,呀!原來apple就是「蘋果」!
什麼是eat?就是totake(food)inthroughthemouthandswallowitinordertofeedthebody。長長的十六個字,小字典只用一字點破:「吃」。Cough:topushairoutfromthethroatsuddenly,withashortroughsound,especiallybecauseofdiscomfortinthethroatclearingacoldorotherinfection。說了這麼多話,就是告訴你"cough"是「咳」。
英漢辭典的功用,遇到同義詞時,單看字面的翻譯,不易看出兩個字性質的分別。Customer是顧客。Client也是顧客。要知二者的分野,得求助雙語中的英文釋義。Customer是一般商店的顧客。Client是「接受專業人士服務」的顧客。你到「髮型屋」指定一位hairdresser做頭髮,你就是這位「專業人士」的client。在西方文化中,sin和crime有很大的分別。如果翻看袖珍辭典,大概一樣翻作「罪」或「罪惡」。這時一定要求助於英文的解釋。Sin:anactthatisagainstreligiousrulesandisconsideredtobeanoffenceagainstGod,也就是說sin是違反上帝法則的罪行。Crime的定義簡單多了:illegalactivitiesingeneral,作奸犯科就是crime。

說近十年來英漢辭典的製作換了新天,一點也不過份。以前學英文,要知idioms,prepositions,usage和phrasalverbs等詞類怎樣運作,都要分別購買參考書。現在牛津、朗文和麥克米倫等大出版社所出的「大辭典」,多達二千餘頁,把上述各種詞類的功能盡收眼底,真是功德無量。「大辭典」的用處,遠遠超過「雙解」。英語最難把握的地方,是看似面貌單純、其實滿佈機心的「小詞」。像go,get,do,make這些單字一出家門,與外人搭上(collocate),就變得行為不檢。這些交遊廣闊的小家丁,宜嚴加看管。
只要肯花工夫,英語是可以無師自通的。我今天在這方面粗通文墨,開始時也是捧着小辭典「來是come,去是go」這樣學來的。今天的小朋友學英文,工具書這麼多,內容又這麼顧慮周全,英文再學不好,該以打屁股discipline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