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專欄作家
七月二十二日,日全食見於長江流域。日神月仙一定想不到,他們已成為中共要嚴防的境外敵對勢力:中共中央事前通令全國文武做好準備,提防「暗無天日」、「無法無天」之類傳言引起變亂。於是民間的電郵、手機短信統統加強審查,家喻戶曉的網站紛紛關閉。有網站發言人告訴記者:「這是敏感時期。」
舊中國科學未昌明,朝野普遍敬畏天地異象,但歷代君王都不必這樣提防日食。
唐太宗年間也有日全食故事:太史令李淳風校定曆書,上奏說某月日將見日全食,占卜不吉利。太宗將信還疑,問:「日或不食,卿將何以自處?」李淳風回答:「臣請死之。」到了那一天,太宗到庭前等候,見日麗風清,問李淳風要不要見家小最後一面:「吾放汝與妻子別。」李淳風不慌不忙說:「尚早一刻。」一刻之後,果然天地變色。那時候,君臣想到的只是日月交會「於占不吉」,不會擔心天象挑起民變(《隋唐嘉話》卷中)。
不擔心的原因很簡單。春秋晉平公曾向大夫士文伯請教《詩經.十月之交》篇中兩句的意思:「『彼日而食,于何不臧(是什麼惡事引起日食)』者,何也?」士文伯說:「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無道),不用善(棄賢人),則自取謫于日月之災。故政不可不慎也,務三而已(慎政有三要點),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換言之,為政只要擇賢而用,順乎天而應乎民,就不怕日月之災(《左傳.昭公七年》)。
中共擇人的標準是什麼,請看事實:兩年前山西洪洞縣磚窰奴隸事件震驚天下,副縣長王振俊下臺謝罪,不旋踵就官拜縣長助理,繼續執政;去年貴州甕安縣激起大規模民變,中共縣委員會書記王勤下臺謝罪,不旋踵也官拜黔南州財政局副局長,職位最為肥美;月前新中國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副司長鮑俊凱迫於三聚氰胺毒奶粉慘案,下臺謝罪,不旋踵更上層樓,官拜安徽檢疫局長。這樣的標準共幹,新中國官場比比皆是。
至於士文伯所謂「因民」,中共的表現怎樣,北京少年楊佳、湖北少女鄧玉嬌就是答案。楊佳手刃六個公安,鄧玉嬌刀刺兩名共幹,民間或尊為俠士,或尊為烈女;或為楊佳殞命而歎息,或為鄧玉嬌得生而歡呼。新中國民心的背向,於此可思過半。
新中國民心如此,拜官標準如彼,恐怕不能算是古人為政三要點中的「從時」。然則中共連日食都視為敏感時期,拔劍張弩如臨大敵,可謂合情合理。
【小啟】拙作《常山月旦》第六集已由次文化堂出版,特此奉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