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電視劇? - 陶傑

不看電視劇? - 陶傑

曾特首巡視o靚模展,在肉香四濺的色慾消費主流之外,在一個賣書的邊緣攤位翻看了兩本書,心生感觸,向維港七百萬的刁愚眾生,發表重要指示:「看書比看電視劇更有建設性。」
曾特首開口講話,據說必會惹事,像「我代表香港人」之類。但真實的曾特首,因為是哈佛的高材生,思路其實很清晰,據說不過是一個「心戰室」給他塞字條宣讀,曾特首被迫讀了心戰室的劇本獨白,才往往出事的。
這一次,又穿崩了。「看書比看電視劇更有建設性」,如此文人頭巾氣的sound-bite,一看就知道絕非曾特首本人的原意。因為只有文人,才迷信所謂「閱讀」,信奉「看書萬能」,但中國文人偏偏缺乏嚴格的古希臘邏輯基礎訓練,為曾蔭權設計「話語權」,往往給老闆往火坑裏推。
「看書比看電視劇更有建設性」,此話的謬誤在哪裏?很顯淺的。例如,「書展」熱售的o靚模周秀娜寫真集,連同午夜灣仔報攤向老翁發售的過期《藏春閣》的《十隻白虎》雜誌,都是書。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一干受英語優等教育的中環西裝飯局精英,小圈子裏交相推崇的英美電視劇《是,首相大人》(Yes,PrimeMinister)、《白宮群英》(TheWestWing),就是電視劇。在這樣的前提下,難道看書就一定比看電視劇更有建設性?
當然,爭論下去,看o靚模寫真,也不是毫無建設性的:十五少男,可以飢渴焚身地學到女性的人體結構,學到胸圍的設計花式,還有人體攝影藝術。但看《白宮群英》電視劇,也一定能學到美國華盛頓上流精英的西裝剪裁藝術,還有白宮的天上人間一樣的優雅英語。充其量只能說:看書和看電視劇,各有各的建設性,怎可以藉所謂「讀書」的清高,力踩電視劇這個行業?
市民聽從特首的號召,好了,不看電視劇了,大家都改看書,電視台收視率也完了,從《王老虎搶親》到《志雲飯局》,香港人都跟着一起杯葛了,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都失業了,由誰來養?編導和攝影師,還有電視劇藝人鄭嘉穎和王喜,那時都湧來特首府開辦的人民食堂來免費開飯,一面夾着鹹魚,檢一根青菜,扒一口飯,一面聆聽心戰室的特區知識份子論述最新的讀書心得,謙卑學習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系最新掌門人阿力山大蘭克教授的新著中譯,購自台北誠品書店的《後金融海嘯時代全球人文經濟戰略大趨勢》(TheTrend-ANewDiscourseonCultural&EconomicStrategies)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