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 - 塵翎

中國故事 - 塵翎

旅日中國作家楊逸憑《時光浸染》獲日本文壇至高榮譽的芥川獎,楊是今年書展嘉賓。我拿到這本書的中譯本,急忙翻了翻,因聽說寫及六四回憶,事先有期待,結果甚是失望。不知日文原作是否更優美,中譯的譯筆,十分普通,以中文書寫水平來說,稱不上傑作。
故事結構與力道,也是中等之作,令我心生疑惑,不是懷疑芥川獎的權威,而是中國作家在海外寫的中國故事,看在外國讀者眼裏,有其新鮮與驚奇之處,但回流到中國讀者的市場,對於見慣世面的本國讀者,卻是另一套衡量標準。
若干在海外闖出名堂的華籍作家,都有這樣的問題。比如旅法的山颯,她的法文寫得好,《圍棋少女》深得法國年輕讀者歡心,但翻成中文,也是平淡得可以。這樣的圍棋與中日愛情故事,在中國有一大把。名氣極盛的哈金,也曾在中文文壇引來同樣批評。
前陣子在法國《文學雜誌》讀到程抱一的專訪,程是首位獲封法蘭西學院院士的華人,在法地位崇高,他的著作《天一言》獲法國重要文學獎。在法語文學領域,他甚至是鑑定法語純度的守門人。但從中國文學角度看,他的成就難以被肯定。當年離開中國,獨自流落巴黎,程抱一早已把中國放在記憶裏,法國才是他安身立命之所。
在這些離鄉創作的中國人眼底,中國也許就像遠方的山河,在記憶裏漸漸化成水墨畫,有的濃有的淡,但更多是留白。留白的意境就是,更多幽微情感留給個人靜靜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