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書店越開越少,面積越開越小的地方,每年書展卻是另一番景象,那麼多求知若渴的人蜂擁而至,把偌大的空間填塞得水洩不通,我已經有很多年不敢去那個地方了。
今年書展排頭位者提前一個星期已經露宿在展場外,去遲了,怕親不着o靚模的紙上香澤,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香港書迷比誰都懂。誰還敢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在香港,翻開娛樂版,隨便指着一個五音不全的歌星,或面目模糊的o靚模,至低限度,都是如假包換的才女,是香港文化事業的中流砥柱,每個才女身後都跟着十萬八萬個書迷。
一年一度的書展嘉年華,是對深度宅男宅女的超度,來這個肉香四溢的書籍展場走一趟,有了留戀俗世的理由,相信靈魂活在網上,肉身寄在塵世,終究是美事。
我比較好奇的是另一個問題,這麼多狂熱的書迷,一年之中書展之外的日子,有沒有逛書店買書的習慣呢?書展嘉年華的捧場客,跟美食嘉年華的忠實粉絲,有沒有區別呢?後者對美食展燃燒的是狂放熱烈的婚外激情,尋常日子裏,對食物卻是一份細水長流的溫情,有沒有美食展,都不影響他們對食物一如既往的熱愛。
跟香港相反,一河之隔的深圳,書店卻越開越多,面積也越開越大,走進書店,最令人舒服的是那種閱讀氣氛,大人小孩一律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是真正的沉醉。在香港這樣浮躁的地方要培養對文字的熱愛,的確不是一年一次「書展」可以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