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放肆的借貸,令適度寬鬆貨幣政策變得過份寬鬆,成為引爆通脹藥引。為防患於未然,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召開年中工作會議,為下半年重點工作定調,除保增長與續推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外,在金融海嘯發生以來,人行年內首次強調防通脹。防通脹這字眼於海嘯後再現,意味是政策收緊的伏筆。 記者:尹燕麗
對財金政策有「發言權」的人行,面對「井噴」式的7.3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新增貸款,造成流動性過剩問題,不得不嚴陣以待。一連兩天的工作會議,人行決定修改工作重點,在年中會議上除續推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外,首次提到預防通脹。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分析師陶冬表示,中國面對通脹的壓力會高於其他國家。
去年10月「防通脹」變「擴內需」
07年4月,國務院為壓抑「雙防(防經濟由偏快轉過熱及防通脹)」,從嚴控流動性與上調利率等宏調手段,勢嚴控「雙防」,至去年7月的人行會議,仍要將壓抑通脹放在突出位置。雷曼兄弟於去年9月申請破產保護後,金融海嘯一觸即發,中國亦難獨善其身,內地政策隨即轉向,去年10月的會議紀錄,「防通脹」字眼由「擴內需」取代。中央於11月隨即「豪擲」4萬億元振興經濟方案,而接踵而至的寬鬆貨幣政策,亦引發通脹危機。
國資委籲央企清醒投地
人行防通脹口號,意味大政策從「不輕易改變,變成可能因時而變」。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市場對通脹預期推升樓價,為防通脹,他相信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於11月底至12月初會面臨調整,調整初期不會有加息的「硬」措施,只會續發央票,調整放貸結構,加息的手段估計於明年才推出,因為屆時通脹將再降臨。
而德意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只要通過迅速放緩審批項目才能壓抑通脹。
中央政策要變亦是無奈進行,據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中央企業上半年盈利總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26.2%,但央企在形勢下仍盲目投資及重複建設等多個問題,甚至拿錢參加競投地王,在中央眼中,怕只怕此成勢,「希望這些央企更加清醒、更加穩健、更加紮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除央企投地,亦盛傳超過一萬億貸款流入股市,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此說法無證據。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紀錄
08年7月27日
季度會議:08年第二季度例會
會議重點:國際經濟不利因素及內地嚴重自然災害,增大經濟運行不確性,控制物價上升為宏調首要任務,將壓抑通脹放在突出位置
08年10月10日
季度會議:08年第三季度例會
會議重點:一系列針對宏調措施已收成效,根據國內外形勢適當審慎推宏調政策,適時適度把握調控方向、力度及節奏
08年12月31日
季度會議:08年第四季度例會
會議重點:擴內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加強貨幣政策、財政、產業、外貿及金融監管
09年4月12日
季度會議:09年第一季度例會
會議重點: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09年6月25日
季度會議:09年第二季度例會
會議重點: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09年7月19至20日
季度會議:年中工作會議*
會議重點:保增長、防通脹
*來自財經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