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必要少光顧,對公廁能有什麼要求呢。但市民投訴公廁的「如廁後沖廁、洗手、請用乾手機……」的廣播擾人過甚,有幾家「熱鬧」的更是每三十秒廣播一次。
外國專家以往曾光臨香港公廁做實地考核,那個造價幾百萬的豪宅類型公廁座落銅鑼灣維園旁,也就是今次投訴的對象之一。公廁專家閱廁無數,對香港土產不算好評,認為它通風欠佳,積臭難返。這樣說,無論廣播多少次,只要如廁者十個中有一個當耳邊風,那家公廁還是難以翻身。香港人也許認定公廁不潔,是內地遊客將河水帶到井水來的陋習所致。其實公廁臭名歷史悠長,在我獨特的氣味存檔中,公廁惡臭跟殖民統治幾乎是同時代的不能磨滅的整體回憶。在深水埗當過街童,沒可能不了解公廁氣息的。獅子山下同舟共濟,公廁既然是公的,那陣臭味自然歸公家分攤。別再推諉了,公廁惡頂,無人能夠卸責。嫌廣播擾民,也有道理,只好在馬桶沖水位置貼上大件夾抵食的o靚模照片,吸引視線,唔該七叔八嬸師奶電車佬沖沖,手唔洗你閣下自誤就算了。
公廁以三文兩語廣播,是香港最篤棟笑的生活透視。我到過最難捱的公廁要算是往返貴州少數民族村途中那些,年代遠了,記憶依然清晰,甚至試過做夢重臨臭廁半夜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