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考古挖到無價寶兩男鎏金銅俑出土

廣州考古挖到無價寶
兩男鎏金銅俑出土

廣州城中考古又有重大收穫。繼1956年首次出土一對漢代鎏金侍女俑之後,時隔半個多世紀,最近在太和崗又有兩個男性形象的鎏金銅俑重見天日,文化價值難以估計;同時出土的還有全國第四枚螭虎紐玉印。

與南越王關係密切

考古人員從去年7月至今年4月,在太和崗發掘了先秦至南漢時期墓穴38座,明清墓穴50多座,出土陶、瓷、石等不同質地的文物390件,堪稱廣州「墓葬富礦」!
考古專家表示,在此次發掘中,給他們帶來最多驚喜的無疑要數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的西漢墓穴M112。墓穴主人夫婦合葬在此,除了有數十件隨葬器物外,在男主人的隨葬物中有兩件不到15厘米高的男性形象鎏金銅俑,面容恬靜,呈窄袖攏手狀,背為中空,其中一件在頸與腰處有孔。
「實在太難得了。」廣州考古專家馬建國激動地表示,這是廣州第二次發現鎏金銅俑,其文物價值難以估計。另外,墓內還出土了兩枚印章,其中一枚螭虎紐玉印,全國之前僅發現過三枚;另一枚龜紐銅印章刻有主人的姓氏為「趙」。考古專家由此推斷,墓主身份極有可能與南越王趙佗家族關係密切。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