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教學 - 鄧達智

嘆教學 - 鄧達智

母校朱校長調至教區另一學校,好些師生與舊生表現依依不捨。多次騎單車經過校門適逢同學下課,每次都遠遠看到朱校長站在校門一邊跟每一位學生說再見,問問他們的功課,提點他們校服整潔,跟接送的家長寒暄……從來不知道校長需要如斯勤力。
從多名任教職的親友口中得知,今天香港的校長最勤力「開會」。
或者今天學生素質下降除了家教低落,校長召開過多校務會議讓老師們疲於教學與開會之間,再沒空間關注學生操行及情緒細節亦為關鍵。
大姐教學多年,在同一所學校服務,除卻中間幾年居住加拿大,可說人生大部份全數奉獻教育工作。近年不時申訴學校開會次數及時間太密太多,一眾老師又未得抗議,久而久之教學的熱情也告冷卻。退休在即,暑假也放了一半,但學校召開會議一點沒鬆懈,早出晚歸:晚上七時半?九時半?
一所學校對學生功課及品行有要求,透過會議提升水平在所難免……但真的有需要無時無刻地開會?是文革?
一間教學有年學校,十數個教職員,三兩百個學生,真的有需要開會開得如臨大敵?也不相信一所持續超過大半世紀的學校如此千瘡百孔,需要日以繼夜開會修補。再說教學這門工作星期一至星期五(起碼),從早上八時前到位直至學生下課,改卷,課餘活動另加開會,能在下午六時下課十分幸運。平素一切劃實不得隨便踏出崗位半步,年尾沒雙糧,假期永遠是高消費放假高峯期,待至可好好放鬆才不過個多月的暑假又要左開會右開會,假期被蠶食;大姐嘆息:已多年未能有空回去探望加拿大故居,開會後餘下的假期七零八落不成整,如何叫當老師的不洩氣?不累?
老師也是人,工作以外,他們也有家庭,正常社交生活,喜怒哀樂;不斷的壓力不會造就良好教學氣氛,更不要期望學生德智體群素質提升。教改多年,猶如文革召開民眾以至單位大會,無時無刻,荒廢正常運作,負面成績有目共睹,香港教學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