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把刀《功夫》一句:「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叫正義,而正義都需要高強的功夫。」看畢熱血沸騰,但熱血五分鐘瞬即降溫,只因知道學武非一時三刻的衝動,要持之以恒才學有所成。中華國術總會總裁趙式慶辦首屆功夫節,邀得劉家輝師傅當代言人,熱血的他劈頭一句:「絕不在老外手中學中國功夫。」
記者:蒙為亮
攝影:楊錦文
劉家輝
8歲拜劉湛為師,1973年參與電影《殺出重圍》進入電影圈,1978《少林三十六房》讓他聲名大噪,2003年受名導塔倫天奴之邀在《KillBill》演出,第一集演瘋狂殺手,第二集演武術高人白眉。
趙式慶
武道館式空手道黑帶二段及專業踢拳(Kick-Boxing)教練,現為中華國術總會行政總裁及常務董事。
學武=爛仔
學功夫也得講緣份,不是刻意講得玄,而是事實,有人骨格精奇卻無緣學武,有人日練夜練卻得不到成果,就如趙式慶,自小學的不是他現在最愛的中國功夫,而是空手道。
趙式慶=趙
劉家輝=劉
記者=記
趙:我和很多香港小朋友一樣,看劉師傅《少林三十六房》和成龍《蛇形刁手》大的,也愛看《龍虎門》,看得多,自己也想學武,夢想憑武功濟世為懷,當一個俠客,我第一樣學的武術,是空手道。
劉:我也受了武打電視電影的影響,才膽粗粗入拳館,初初學洪拳,後來學詠春,漸漸再學懂武德。那年頭,得罪說,我看不起日本武術,想當年師弟們和大班練空手道的日本人在兵頭花園練功,我們全程怒視他們,年少氣盛真的很無知。
記:趙師傅,為甚麼你先選學空手道?中國功夫很不濟?
趙:當然不是啦,其實每種武術都有長短,成功整合並用才是真正強者,所以我學空手道也堅持學到第二級,才轉練中國功夫。那年頭的武館,多數有點背景……
劉:對呀,以前武館最多爛仔,雖未至於沒有好人,但品流複雜是肯定的。我學武的動機跟你同出一轍,你看了我和成龍的電影所以學功夫,我則看了關德興的電視劇所以學功夫,黃飛鴻功夫好,厲害又不記仇,每次都放石堅走,幾有俠氣?年少學功夫只有一個目標──鬥好打!
功夫需要包裝
兩位對功夫電影皆推崇備至,劉師傅更認為功夫電影是推動武術的最佳包裝,但電影裏的武術又是否真功夫?
記:你們認為功夫需要包裝嗎?
劉:一定要,沒包裝的功夫一定沒人學,不是功夫本身不好,而是大家根本無從知道學功夫有幾好,只會將之標籤成打打殺殺、好勇鬥狠,這是全世界甚至中國人本身對功夫的誤解。多得李小龍出現,這情況才有改變,簡單說「截拳道」這名字已經是包裝,功夫從來都是分派的,用「道」,就多了點型格,之後到劉家班、七小福,到現在的武打明星,人人都需要包裝,電影裏的功夫當然要包裝。
趙:對啊,我在英國讀書那年頭,外國人也是透過看功夫電影,進而對中國有更深入認識。
劉:今次功夫節,說穿了也是種包裝,個人學武就是學武,本身無所謂包裝不包裝,但要將之發揚光大就需要了。我去外國,聽聽外國人對我說:「ChineseKungFu!」這已是成功第一步。
趙:我一直想知,以前電影裏的功夫是否真功夫?
劉:現在的演員很貴,一個不小心斷手斷腳,找誰來賠?十多年前我們當武術演員的,一定要捱得兼有武術底子,很多鏡頭也要親身上陣,那會有替身?那年代拍武打片,我們會以不用替身為榮,兩層樓高?我照跳!現在那有演員如此拚命?
趙:難怪之前看你的電影,感覺如真的一般,明白了,原來如此……
劉:其實功夫片古今中外皆有,在我而言《洛奇》也是功夫片,但要拍很好看,還是香港人最佳,因為我們有的是人才和經驗,像成家班,學的除了功夫還有舞台表演,他們可以說是京班,在荔園時,他們把京劇融入武打,所以港產功夫片最有味道。
趙:對呀,自己學武,看功夫電影會自自然把焦點放在打鬥技擊,像電影人看電影,總想在雞蛋裏挑骨頭。功夫節後,我想拍一套中國功夫紀錄片,早前我在外國看過由當地電影台製作的紀錄片,資料不盡不實流於空談,如果由港人拍片,必定原汁原味。
劉:那到時會找我做一個角色?
趙:這個當然會啦。
記:為何選拍紀錄片而不是拍武打劇情片呢?
趙:因為現在武打片把功夫描寫得太神化,誇張到可以打穿牆,一打一百,我寧願真實點,而且紀錄片對保育中國武術更有意義。
劉:是的,現在武打片真的很誇張,電影與真正功夫一定要有分別,才顯得真正武術的優越,電影有Closeup、NG和Effect,但真正武術對壘不會連打五分鐘,真正對打,兩分鐘內一定有一方能解決對手,這才是武術真正一面。
功夫節有真功夫
上年《葉問》大賣,全港學詠春人數急速上升,比武確實是推廣功夫的另一包裝,香港國際功夫節,重頭戲就有世界中華國術大賽。
趙:香港國際功夫節希望推廣中國武術文化,我本來想舉辦多些活動,但時間太緊迫,連推廣也差點不夠時間。幸好世界上總會有俠士相助,多得我師傅馬明達出手,他不但是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也是西北師範大學及廣州體育學院首席講師,在資料搜集上幫了我很大的忙,當然,也要多謝劉師傅。
劉:不用客氣,有些事比拍電影賺錢更重要的。時至今日,某些中國武術已隨時代改變而改進,這是好事,但有些則越改越錯甚至失傳。我再三聲明──我不想有一天,要在老外手上才能學到王道正宗的中國功夫,這實在太羞家。幸好,香港還有喜愛武術的有心人,所以當功夫節代言人,我是義不容辭的,生於斯長於斯,這是中國武術文化一代傳一代的精粹所在,況且功夫節也很充實,有國術大賽……
記:不好意思,其實何為國術,何為武術?
趙:國術是個綜合概念,比武術更廣義,國術主要有套路、射箭、散打、摔角、長兵、短兵等元素,之後再衍生出扒龍舟、舞龍舞獅等。上年京奧我最不明白的,是其他亞洲國家武術如日本柔道、韓國跆拳道,都可納入奧運項目,為何中國武術就一項不入呢?這激發了我舉辦今次的功夫節。
劉:為提起不同層面市民的興趣,功夫節細分有功夫嘉年華、世界中華國術大賽及「國魂」多媒體功夫展覽等項目,有動有靜,有得玩有得打,當中國功夫可如節目般百花齊放,我就心滿意足了。
後記:
尚武精神要自小培養,多少港仔如我,跆拳、空手道、詠春統統學過,但不夠三個月,即怕痛怕累怕辛苦打退堂鼓,習武要成功,需要的是一顆堅持的心。同一道理對應在功夫節也一樣,有朝一日,如果功夫節真的能如中秋、清明般變成指定節日,那就好了,至少可贏得一日假,這一日假我會練功,只要有一日假……
香港國際功夫節2009
1.世界中華國術大賽
日期:7月21日至26日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2.「國魂」多媒體功夫展覽
日期:7月24至8月6日
時間:10:00am-8:00pm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票價:$45、$30
3.功夫嘉年華
日期:7月25至26日
地點:尖沙嘴海濱長廊星光大道
查詢:25599436
網站: http://www.kungfufestiv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