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對任命陳德霖的幾點質疑 - 盧峯

蘋論:對任命陳德霖的幾點質疑 - 盧峯

曾特首及政府精心安排的新人事任命不但沒有得到預期的掌聲或好評,反而引來大量的惡評以至訕笑,令即將上任的人變得灰頭土臉,令市民進一步質疑特首任命高層官員、重要公職時的判斷力。
兩個任命中,特首辦主任本來類似特首的「家臣」或「大內總管」,他要任命自己的親信甚至是缺乏經驗、歷練、成績的親信絕不是問題,因為這位特首辦主任最重要的條件是特首的信任。問題是處理今次事件的人太貪心,老想為任命貼金;居然拿最年輕的特首辦主任作為賣點。結果只讓公眾感到這位新委任的特首辦主任不夠班,要特首大力扶持?
真正的問題,真正讓人不安的是任命陳德霖先生為新的金管局總裁,接替任志剛先生。
從履歷及金融業的工作經驗來看,陳德霖先生的確不比任何候選人遜色,甚至真的可能比大多數人優勝。可是金管局總裁不僅是銀行監理專員,也不僅是金融業的監察者;他是本地貨幣政策的代言人,是確保金融體系及聯滙制度穩定性的主要官員。換言之,金管局總裁有相當重要的政治角色,並需要能有效跟市民、國際社會溝通。
從去年任命副局長、政治助理的風波來看,陳德霖先生的政治觸覺、政治技巧實在相當拙劣。他連問責官員有甚麼基本的政治要求也不明白,連問責官員的國籍、薪酬條件也不打算公開。任命一公佈,公眾及輿論立時譁然;但陳德霖先生拒不認錯,反而抬《基本法》為自己開脫,想鑽《基本法》的空子。直到市民反對之聲四起,壓力有增無減,陳先生才不得不改變做法,促使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交代國籍及薪酬等基本資料。只可惜,這一番折騰令特首及特區政府民望及公信力大插水,到現在一年後還未完全恢復。
若果陳德霖先生連選拔、任命新問責官員也弄的一團糟,弄的爭議不休,他是否有能力處理政治上更敏感的議題如金融穩定、雷曼、港元狙擊實在是個疑問。
另一方面,當出現金融危機或像去年的金融海嘯時,市民及市場難免有波動,難免出現恐慌情緒。金管局總裁作為本地主要財金官員,他有責任安撫不穩定的情緒,他必須具有穩定人心的溝通能力及技巧。但從過去兩年陳德霖先生出任「大內總管」的表現來看,從委任副局長、政治助理的風波來看,陳先生跟公眾溝通的能力顯然不高,更不要說可以安定人心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獨立性問題。近幾十年來,各國政府、政黨明白到央行獨立的重要性,紛紛透過立法、改變任命過程或改組架構令央行及央行行長更獨立,更不受當權政府的左右。英倫銀行就從財政部的附屬機構變成獨立運作的央行。偏偏香港還卻沒有從制度、人事任命過程方面加強金管局的獨立性,甚至類似央行行長的金管局總裁也由特首的「大內總管」、跟特首有千絲萬縷政治關係的陳德霖先生出任。這不但跟世界發展趨勢相違背,更令金管局的獨立角色及形象蒙上陰影,更令金管局沾上政治以至黨派色彩!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