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功用已不限於只與人通電話,還可發送文字短訊、電郵或玩遊戲,可謂是一台隨身的微型電腦。然而,隨着手機功能改進,副產物卻是導致手部勞損個案增加。首宗文獻記載因為手機而導致勞損的個案發生於2000年,一名十多歲的意大利少女獲贈手機,且有免費通話時間及每天免費發送100個短訊,少女為免浪費,每天不斷發出短訊,可惜還不到一星期,她已感到手指及手腕痠軟及脹痛。
痛楚由指頭蔓延至前臂
原來當指頭經常快速及重複按鍵,會令手指的小肌肉出現勞損,最初只在使用電話時感到指頭及手腕痛楚,及後發展至每次按動鍵盤時也產生刺痛感覺,最後痛楚更蔓延至前臂及手肘,即使只是執筆書寫、使用筷子或洗面刷牙也隱隱作痛;若遇上急性發作,更會造成突發性劇痛。
市民要減少指頭肌肉勞損受傷,首先要控制指頭按動鍵盤的時間,建議每日使用電話鍵盤不多於90分鐘,打字速度也應少於每分鐘40字。此外,選擇適當的手機也可減少肌肉過勞,包括留意手機的手握位置是否帶有弧度,令人可輕鬆握取:機身重量越輕越好,可減輕雙手的負荷;電話螢幕以寬闊為佳,令用家可以較舒服及符合人工力學的姿勢操作;避免選擇太細小或太硬的按鈕。
軟件的配合也非常重要,例如使用具聯想功能的輸入法,也可選擇需要雙手操作的手機等,目的是減少每隻指頭需要按動鍵盤的次數。此外,手機用家也可多做伸展運動,從而增加手部肌肉的柔韌性。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