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使的孩子》(Angela'sAshes)同名原著小說,其實是作者麥考特(FrankMcCourt)童年時在愛爾蘭老家貧困生活的回憶錄,教人在貧困痛苦中擁抱希望。憑着這本小說,麥考特贏得普立茲獎,而這本書更繙譯成25種語言。前天(周日),他病逝了,終年78歲,美英都以大篇幅報道。
童年自白獲頒普立茲獎
麥考特1930年生於大蕭條的美國,父母找不到工作,逼不得已遷回愛爾蘭老家。但父親酗酒好賭,全家捱窮,嚴冬裏更要燒傢俬生火取暖。貧病交織,麥考特三名兄弟姊妹先後逝世,他也險些死於傷寒。
《天使的孩子》原著《安琪拉的灰燼》,就是麥考特的童年自白。評論讚揚這是一本「洋溢着詩性光彩」的作品,麥考特在赤貧中沒有沉淪,內心總亮着一線曙光,真摯溫暖的筆調更添動人。他曾經這樣說:「即使我們在物質上很清貧,但我們仍然很快樂。」
握着一絲希望,麥考特19歲時買了一張船票回紐約,追尋自己的美國夢。他做過倉務員、酒店雜工,甚至當兵,後來以退伍軍人的福利入讀紐約大學,畢業後執教鞭,退休後才執筆寫作。1996年出版《安琪拉的灰燼》一鳴驚人,讓他獲頒普立茲獎,1999年再改編拍成電影。
麥考特第二本名作《然也》('Tis),是講述他回到紐約奮鬥的故事,笑中帶淚。2005年出版的《為人師表》(TeacherMan),盡訴30年教學的喜與悲。這三本書,就是他的人生三部曲。而他人生的最後一章,是他患上皮膚癌,最近引發腦膜炎,在紐約溘然長逝。
英國《泰晤士報》/《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