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令世界變,昨日(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全球暖化令魚類體形縮小一半,歐洲魚產日漸以小體形魚類為主,勢對食物鏈和生態系統,帶來深遠影響。
法國農學暨環境工程研究所的多弗雷納(MartinDaufresne),與同事翻查對河魚、溪魚、波羅的海和北海海魚的長期調查,自己亦對細菌和浮游生物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在過去20至30年,個別魚類品種體重平均縮小五成,小體形魚種佔魚產比率增高,更令整體魚產體重平均縮小六成。
產卵較少影響食物鏈
多弗雷納表示,捕魚活動雖會影響個別魚種的體形,但不可能解釋物種全面大縮水現象,他們發現無論在鹹水和淡水,無論是魚類、細菌和浮游生物,都在縮水,為證明溫度可能是生物體形變化的主因,提供有力證據。
之前的研究已證實,水溫上升令魚類的活動範圍、遷徙和繁殖模式都有改變,水溫較高水域,通常小魚較多,最近亦有研究指蘇格蘭綿羊體形正在縮水。多弗雷納認為,全球暖化可能對所有生物體形,都有重要影響。
「這是頭等大事」多弗雷納說,體形是生物一大基本特徵,與很多生物功能有關,如繁殖力。體形較小的魚,產卵通常較少,也為人類和其他獵食者,提供較少食物,魚類縮水對食物鏈和生態系統,會有深遠影響。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