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羞愧,每逢過年,我總是怕逼,維園年宵只去過一次咁多,初二花車巡遊只在電視上看,不過隔籬飯總是特別香,香得叫我從大阪坐JR到京都,為的是「祇園祭」!貴為日本三大祭中最大型的祭典,花車有成座山咁高,而且到處是檔攤,可以行足兩日。看着日本人穿的浴衣和甚平(男士浴衣),確是賞心悅目!不要說我盲目崇日!
記者、攝影:吳允冲
鳴謝:UniversalStudioJapan、ANA
12噸重移動美術館
祇園祭是日本三大祭之一,也是京都三大祭之一,是夏天的盛事。祭典歷時整個7月,由7月1日的「納吉符」開始,不過戲肉必數7月17日的「山鉾巡行」,「鉾」就是祇園祭的主角,雖然在巡行前4日才開始搭建,但製作得堂皇精緻,有移動美術館之稱。鉾高25米、重7至9噸,外貌像一座高高的轎,裏面坐滿穿傳統服的祭神者,巡行時連同上面的工作人員共有12噸重,根本就是一座會移動的山!反而稱作「山」花轎般的東西,只有1噸重,且矮得多,只有6呎高。
假糉奉神
祇園祭吸引我的不是巡行,而是在前3日(7月14-16日)舉行的「宵山」。宵山其實是巡行前供民眾參拜山鉾的活動。32座代表各區各街的山鉾,拜每一座都有不同的祈求,像拜菊水鉾祈求長壽、拜白樂天山祈求學業成就。如果想遠離豬流感,就每一座都可拜,因為在896年,祇園祭舉辦原因就是疫症肆虐,人民為了祈求上天保佑全國遠離厄運,要求全國66個地區各自送上一座山鉾至京都,以驅除瘟疫。要拜神,上鉾前須先付300日圓($25),鉾內空間細細但逼滿人,勝在居高臨下望到街外人潮。在鉾上兜一圈後,在神壇前拜一拜,就大功告成。事前可買一包糉供奉神明,但糉裏沒有飯,純椊作裝飾、辟邪用,睇得唔食得。
高潮急轉彎
前一晚才飲飽食醉,別以為第二朝街上會冷冷清清,未夠9點,街上已逼滿人準備睇巡行。9點開始,山鉾從不同起點出發,從烏丸四条出發,經過河原町,再轉入御池通,然後返回本身位置,全程大概要3個鐘。最大座的鉾就要由50個壯丁一齊出力才拉得郁!大鉾轉彎時更是巡行最精采的地方,4名壯丁先在地上鋪上木條作路軌,再灑水潤滑,然後50名壯丁似玩扯大纜咁拉,才可令山鉾成功轉彎。所以每次轉彎,現場都會發出一片讚嘆及鼓掌聲,是為巡行的高潮。返回終點後,大眾會一齊拍手歡呼,日本人教我,拍子是3、3、7,象徵圓滿、告別瘟疫、安穩健康。完成後山鉾就會即時被拆散。
祇園祭官網: http://www.gionmatsuri.jp
N公里長自助餐
其實,宵山的規模霎眼看足有10個年宵大,看不到盡頭!在四条通、烏丸通的大街小巷,全部變成行人專用區,滿街兩旁盡是攤檔,串燒呀炸雞呀炒麪呀青瓜呀菠蘿呀好熱鬧,一街油煙,滿地口水。最好生意的是賣類似銅鑼燒的蛋糕仔,和在蝦餅上加上炒麪和煎蛋的小食,連碟都唔使用!可能因為天氣實在太熱,最classic的刨冰,差不多人人手上都拿着一杯,但我的視線總是離不開串燒。用備長炭燒出來的和牛、和豚,大大串差不多2安士的份量都係500日圓($41)一串!唔該一串燒牛舌一串汁燒和牛……咬落去還會噴出肉汁!吃的同時,好多人在町家(京都傳統居室)的窗外裝裝吓,原來這幾日町家的屋主都會打開窗展示珍貴的藝術品和屏風,是為「屏風祭」。
最終之花傘巡行
歷時整月的祇園祭當然未完,7月24日的「花傘巡行」,約有1,000名稚童及舞伎在早上10點從八坂神社出發,與壯丁showpower之舉截然不同,又是另一番景象,今日出發仲趕得切喎。
下周日本
京都
有雷雨,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