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中石化的吊燈價值千二萬? - 張華

探針:中石化的吊燈價值千二萬? - 張華

國內網友爆料,石油巨頭「中石化」新大樓的奢華程度令人咋舌,十多層樓高的大堂,配有一盞價值一千二百萬元吊燈,而該集團一項裝修工程,在公開招標時列明要耗資二億四千萬元。對於年賺逾五百億元的公司而言,一億幾千萬元的開支微不足道,為甚麼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
如果中石化是純粹的民營企業,依靠股東獨到投資眼光、管理層出色營運,以及員工優秀表現,從而賺取巨額利潤,那麼,該公司如何運用資金,是否奢靡腐敗,外人無從置喙。不過,中石化是國營企業,理論上全體中國公民都是股東,且其巨額利潤源於政策上賦予它壟斷地位,讓它獨市營運,從而使國內的零售油價,與國民收入比較高得出奇。
更甚者,中石化有所謂政策性虧損的補貼。該公司認為,為承擔國家任務,虧損也要煉油,以保證全國石油供應。正因為這份「社會責任」,該公司每年獲中央天文數字「政策性虧損」的補貼,去年就從老百姓口袋拿走五百零三億元補貼。
換言之,中國人民不僅無法享受到「股東」應有的權益,還因作為消費者而付出高昂代價。除了能源,電力、通訊、煙草、鐵路運輸等壟斷行業的國企,同樣因為政策之助,令消費者付出不合理的價格,從而獲得巨額利潤。因此,中石化那盞一千二百萬元吊燈被曝光後,雖然該公司否認,公眾批評之聲仍不絕於耳,原因就是:這些都是國人血汗錢。
以往,這些戰略性行業大型國企,資金不足,效率低下,年年虧損。但隨着經濟起飛,它們控制着能源、資源、運輸等經濟命脈,漸漸變成賺錢怪獸。
本來,國企盈利理應交給國庫,但其管理層豈會愚蠢至此?國家的錢,不花白不花,他們會想辦法增加成本,減少盈利,這樣才可向國家爭取更多優惠。為減少盈利,國企管理層獲得極高薪酬及獎金,一般壟斷行業國企職員的薪金及福利,也遠高於當地平均收入水平。此外,這些國企還會盡情揮霍,公費旅遊、超豪華會議等,還有就是像中石化,豪擲逾億元去裝修,或像中央電視台,耗資百億元建造超豪華辦公大樓。
總之,國企上下各級職員拿夠了、享受完了,餘款才撥作盈利。因此,中石化千萬元的吊燈,又豈是偶然?如何規範國企的開支,應該進入中共決策層的視野,以免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浪費和奢華!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