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喉頻道:夏日嬉水要保護耳仔

耳喉頻道:夏日嬉水要保護耳仔

今年不少學生提早放暑假,大可天天投入泳池、海灘的懷抱,暢泳或玩水上活動都難免會有水入耳,本來不是甚麼大問題,但部份人亂用棉花棒挖耳,將耳道弄傷,並出現耳脹及疼痛等不適,嚴重時更可能影響耳膜及中耳,需要做手術修補耳膜及清理積聚的膿液。
曾有小朋友游水後聽覺好似「塞住」一樣,聲音聽起來就像隔了一堵牆,很不舒服,家長於是用棉花棒挖耳清理,但原來問題是由於耳垢吸水後發大,阻塞耳道,棉花棒不但無用,更會把耳垢推得更深,甚至因為用力過度而令耳道受損,令細菌有機可乘。

殘留棉花助霉菌滋生

大家要知道耳道並非一條筆直的通道,它有彎曲傾斜,所以用棉花棒或其他器具挖耳,通常都是「有破壞、無幫助」,既可能挖損外耳道,而殘留的棉花更助長霉菌滋生。
一般來說,耳朵入水是會自行流出,但若游水後持續有耳痛、腫脹或悶塞等感覺,應即求診,千萬不要自行處理。若耳道內有發大的耳垢或發炎流膿,醫生可以正確方法清理並取出阻礙物,然後再處方藥性耳滴劑幫助耳道康復。病情嚴重者,則要處方口服抗生素治療;若問題蔓延至耳膜及中耳,或要做小手術修復破孔,又或植入耳道通氣管疏導積液。
對於經常游泳或玩水上活動的市民,戴上防水耳塞是防止入水的好方法,但要選購適合自己耳朵大小的耳塞才有效,否則得物無所用。
撰文:香港耳鼻喉科中心 黃漢威醫生
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