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叱咤風雲的「藍色巨人」國際商業機器(IBM),於90年代初因資源重叠及業務雜亂而跌至焦頭爛額,93年更慘蝕破紀錄的81億美元(約630億港元),甚至被美國傳媒形容為「已一隻腳踩入墳墓」,但經過一輪革命式轉型,公司已猶如《變形金剛》中的柯柏文般死過翻生,營業額多年來節節向上,去年更首破千億美元大關。
記者:陳景揚
還有兩年便百歲大壽的IBM,初期主要生產打字機及電腦,但90年代初過份集中發展電腦硬件,而全球分公司卻各自營運,導致公司資源重叠,業務欠缺統一,導致93年錄得虧損81億美元,IBM中國香港總經理唐華指,當時空降IBM任行政總裁的郭士納(LouisGerstner),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及進行龐大資源重整,才成功將IBM由電腦硬件供應商,轉型至服務供應商。
變身服務供應商
IBM在02年同意以35億美元併購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旗下顧問服務公司PwCConsulting,為「變形」過程走了一大步,唐華解釋,PwCConsulting屬顧問服務「名牌」,故此舉可大大強化IBM商業顧問的角色。至於IBM於04年將低毛利的個人電腦業務售予聯想(992)及其後一連串改革,則是公司「變形」過程第二大步。
唐華表示,經過這兩次「變形」過程,IBM已成為專業顧問及解決技術難題的專家,但強調放棄零售不等於退居幕後,IBM只是將目標市場由消費產品轉向高價值的營運系統及解決方案。
純利勝預期目標價獲調高
IBM上周公佈的次季純利高達31億美元,遠勝市場預期,並調高前景預測,為投資者對科技業更添憧憬。ThomasWeiselPartners分析員格羅斯曼則認為,IBM基本因素穩健,股價吸引,料可重見99年的近140美元高位,惟IBM短期新簽合約金額或減5%至6%,中長期服務合約則可望錄得雙位數增長。
高盛近期將軟件業評級定為「吸引」,並指整個科技業基本因素漸見復蘇,科技股下半年有力再升;惟IBM由於防守性較強,當科技業復蘇時,其股價或跑輸小型、高增長及波動性較高的科企。不過,該行分析員Bailey仍將IBM目標價上調至125美元,較上周五收市約有8.3%升幅。
在全球企業紛紛裁員減薪之際,IBM現任行政總裁帕爾米薩諾於2月向全球近40萬名員工發喜訊,不但發放獎金,六成員工更獲加薪,足證IBM勇於改革的毅力,實在不容小覷。
道指成份股巡禮逢周一見報
IBM未來五年五大創新
‧玻璃窗、手提電腦、手機可貼上太陽能電池儲電
‧可透過基因圖譜預知未來健康狀況
‧發展語音網站,用戶可透過電話登入網站搜尋資料及回覆電郵
‧由數碼助理侍候消費者在商舖購物
‧藉便攜式智能設備提醒用戶處理日常瑣碎雜務
IBM小檔案
上市編號:IBM
上市日期:1915年11月11日
市盈率:12.86倍
每股盈利:8.98美元
息率:1.91厘
市值:1525.2億美元
已發行股數:13.21億股
上周五收報:115.42美元
IBM里程碑
‧1911年:公司前身C-T-R公司於紐約成立
‧1924年:C-T-R正式易名為國際商業機器(IBM)
‧1964年:推出劃時代System/360大型電腦
‧1973年:銀行客戶首次利用IBM的運算系統作提款、轉賬及其他服務
‧1981年:IBM推出全球首部個人電腦
‧1993年:錄得81億美元的破紀錄年度虧損,新任行政總裁郭士納臨危受命接掌公司
‧1997年:IBM的超級電腦「深藍」首次於國際象棋賽擊敗世界冠軍Kasparov
‧2002年:收購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商業顧問和技術服務部門
‧2004年:把個人電腦部門售予聯想(992)
打破界限
公私融合提升效率
IBM早於十多年前已推行Work-lifeIntegration(WLI,工作與生活融合)計劃,IBM中國香港總經理唐華認為,「WLI是將客戶、公司及家庭融為一體,打破時間及地區界限。」
唐華舉例,人類豬流感在港傳播初期,小學及幼稚園突然停課,公司遂讓員工於工作時間留在家照顧小朋友,「每個人的手機及電腦已連繫,在家中一樣可辦公事。」他強調,向員工提供自由度及空間,反而有助提升效率。
巨人獲救
裁員減價起死回生
自信貸危機爆發後,不少百年老店如雷曼兄弟及通用汽車(GM)竟破產收場,回顧過去,IBM亦曾徘徊生死邊緣,90年初更連續3年錄得虧損,直至前行政總裁郭士納93年4月空降掌舵,IBM才得以重生,股價亦由93年低位12.72美元,彈升7倍至02年3月底的104美元,郭士納的高明「醫術」可見一斑。
分析認為,郭士納任內兩大貢獻是保持IBM業務完整性,並令IBM從硬件供應商,轉型至服務供應商。他上任後不久即當機立斷,改變公司一貫實行的高價策略,這可扭轉其電腦市場佔有率大量流失至平價機的困局,並令其後數年銷售大增。
郭士納亦改變了終身僱用制的傳統,任內裁走逾10萬人,加上嚴謹管理,才成功令公司「起死回生」。
雖然其舉動曾令公司員工不滿及不安,但正如其自傳《WhoSaysElephantsCan'tDance?》所言,他上任時認為IBM的「存活率」僅得兩成,若非如此徹底改革,怕亦更難救回這「藍色巨人」一命。
改變世界
實現「智慧星球」減浪費
除了國家元首有能力改變世界之外,環球企業、政府機構亦能為改變世界出一分力,IBM去年底提出的「智慧星球」(SmarterPlanet)概念,希望利用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加上晶片、軟件和電訊等技術日漸普及,將人類生活變得更有智慧,以減少浪費。
美塞車嚴重 年耗6084億
隨着各項科技的聯繫趨向緊密,IBM預期每人平均須應用多達10億個電晶體(Transistor,電子電路核心元件,主要功能是做電流開關),感應器則會普及地應用於汽車、相機及道路。
智慧星球的概念就是有效降低各方面開支,以美國的交通擠塞情況為例,原來每年損耗42億工時及29億加侖天然氣,相當於780億美元(約6084億港元)開支,借鑑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採用了智能交通系統,將汽車分流及給予司機提示,成功令當地交通擠塞情況減少兩成。
至於醫療系統,美國未將各項醫療資訊聯繫,故醫療成本高昂,若採用智能醫療保健系統,則醫療成本可大減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