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onMonday1:反思書展20年

FocusonMonday1:反思書展20年

又到書展。書展由90年開始,迄今踏入20周年,你說它成功嗎?它當然成功,由10多萬人入場發展成去年82萬人次,單單入場費收入就近2,000萬(未計場租)!但TDC貿易發展局不是牟利機構,他賺這麼多幹麼?在書展中TDC收幾千萬元,又有否/應否放回扶助出版業?這些問題在腦海盤旋了好多年,沒有答案。聽過梁文道等一眾作者談書展後,雖然仍認為書展本質是惡性的,但總算多了一點理解。

記者:何兆彬
攝影:林栢鈞

本文節錄自7月11日
《預言書展》講座
(地點:灣仔三聯書店)

梁:梁文道
強:蔡子強
豪:蔡東豪
呂:呂大樂
劉:劉細良

怎麼不請董橋董啟章?

梁:今年香港書展20周年。到底香港書展在整個華文世界,是站在一個甚麼位置呢?全世界最出名的法蘭克福書展,是行家交流、商談版權的書展。至於香港,當初一開始書展就是這個樣子,以零售為主,但主辦的是貿易發展局(TDC),而不是零售發展局啊。但最後,我們發現香港的書展其實都唔差。舉個例,在大陸每年有兩次書市,有做零售的、傾生意的,也有圖書交流會。今年濟南有個書展,本來我會去,好彩無,因為市政府想把它搞成全城盛事,結果就變得好恐怖。書展現場一入去,你會聞到燒羊肉的味道!見不到書。主辦單位邀請了好多大佬,但他們卻因為入場證的關係,不能入場。開幕現場也有人賣武、賣手套,成件事變成了雜架攤一樣。相對來說,香港辦零售真的做得好。
但香港書展比文化比不過台灣,比交流又比不過大陸。台灣目前仍比大陸先進,但資金已比不上大陸。如果推出新一冊《HarryPotter》,要爭,出版社一定畀大陸,因為大陸出的價錢真的高很多。
有人說:「香港書展服務香港人咪得囉!」得,但怎樣去扶助香港出版業,這方面就做得好少。近幾年好多內地遊客來書展,但TDC有做些甚麼去針對他們?我比較介意,是書展有沒有介紹香港作家,莫言、龍應台來演講,待遇都比香港作家好!我很好奇,為甚麼不找董橋、董啟章去演講?

呂:我記得20年前,在灣仔書展前,書展是在大會堂低座舉辦的,當年乜都有,大家平日賣唔去的書,都拎出來賣。書展讓大家傾版權一事,曾辦過但唔成功,我們錯失了好多次機會。

強:到底香港人是熱心閱讀,還是不熱心閱讀?怎麼平日都不見有人讀書,但這幾天大家拖着篋去買書?

豪:撇開這些問題來講,其實香港書展很成功,幾日內吸引了80萬人次。我這幾年親身所見,真係好多人買書。我想,如果一年有幾日大家特別愛讀書,咁都好吖。

小出版社翻身

強:有些人一直站在道德高地,批評「真正讀書人是不會去書展的」,講到書展好負面──他們說書展係年宵式的,如果到二樓書店買書,應當企喺隔籬揭書你都聽到。
但書展有另一些功能。一些作者,想出書,去出版社敲門沒人理,結果到出了書把賣剩的都放床下底,要用紅白藍膠袋拎番公司賣畀同事,這是真人真事。書展中,中小型出版社會較有眼光,可以靠書展一鋪翻身。彭志銘成日講,他是靠書展「一命救全家」,又例如當年我出《新君王論》,大家都說政治書賣唔到,是劉細良(當年由Tom出版)抱着從容就義的心態,結果竟然賣得不俗。大出版社就像鐵達尼,好難轉彎,佢哋唔知政治書都分好多種,又或者社會已經改變了。所以,大家可以對書展有較正面的睇法,亦可以留意滄海遺珠。

梁:這幾年我不再「好精英」咁批評書展,話書展係年宵,因為係事實就唔需要再講嘛。在花市買花的人,平日都不買花的。在外國辦書展,總有一日是給行內人的,其實TDC辦珠寶展等都是這樣,但點解書展唔係呢?
不抽一天來辦版權,有兩個理由,一)TDC少了一天,入場人數大減使收入大減;二)場租這麼貴,我是出版社,也想多一天實牙實齒的去賣書。演變下來,就是書店攤位佔的比例相當高,這是深層的扭曲!因為樂文呀愉林呀,書展後兩個月都沒有人逛。結果他們在書展短短幾天的租金,超過旺角一個月的租金,他們都要做,而且把全年很多的營業額都放在書展。我預期5年後,書展內都是零售出版商為主。目前興旺只是短暫的榮景。
那香港未來出版業該怎走?現在我若有新書,舉例說寫賽車的,會怎出版呢?一我會先畀大陸,之後再畀台灣出繁體版。因為台灣人是買不到香港書的。你看歐陽應霽的書,不是大陸出就是台灣出,香港出版社惟有出剩下的題材,就是寫香港本土的,寫番畀香港人睇。就係縮到咁窄。一係你做禁書!你係TDC,你要不要去想香港出版社何去何從?

強:所謂一雞死一雞鳴。出版業情況很衰,都依然會有人出書。所以你大聲疾呼,都不會有人聽的。

劉:出版社還有一條路。既然出唱片沒有錢賺,那明星不如出書好了。出本書花3萬,但出唱片可能要300萬。反正目前娛樂圈出唱片都賺不了錢。

梁:明星書展出書往往比唱片賺錢多哦。但有着有唔着,出CD首歌可以做廣告歌,唱片未出廣告都傾好了,變成了唱片反而是廣告副產品,你看容祖兒。至於出書,是有出書的虛榮心。唔只娛樂用出書來宣傳,譬如上書局也可轉型,替精電(上市公司)出書派給客人,如果這樣,出版就變成了公關費。香港小出版社就只有這三條路(本土書、禁書、明星/企業宣傳書)。

內地「香港現象」

呂:台灣出版業景況也很差。這些年大陸書在排版上、印刷上越來越好,我看大陸書都比香港台灣的舒服了。至於台灣,如果減去繙譯書,文史哲的書分分鐘比香港少,前年我去過台灣書展,就發現好唔掂。

梁:台北的出版是泡沫化了。他們出這麼多書,根本遠遠超過書店面積,賣唔晒。結果出現了二手書店,環境舒適又有咖啡飲,這說明了甚麼呢?就是一手書好唔掂,好多都拎去了二手書店賣。咁點解要不停出新書?因為不出,就找唔掂條數!這是惡性循環。台灣第一線作家如張大春、朱天心、朱天文,這幾年的書都賣得很差,被繙譯書打殘晒。原因是這些繙譯書都是類型作品,好像電影的愛情、偵探、驚慄片,專攻一樣,但都是流行小說的優秀作品。以前香港武俠小說有金庸,愛情有張小嫻,現在呢?台灣王文華(《蛋白質女孩》)現在都唔得了。大陸作家可能還有機會,你看麥家、盜墓小說《鬼吹燈》……另外,在台灣買香港書難如登天,他們出書的門檻太高,包裝質素太靚,但最終搞死自己。他們認為香港書「乜咁簡陋」。我在台灣有讀者找簽名,書都是簡體的。

劉:台灣都出唔到這種人才,寫盜墓小說要做好多Research。我更悲觀。寫英文可以賣晒成個英語市場,但我們的歷史小說都被吃了。以往的優勢只係人為結果。

梁:近日大陸出現一個現象,就係馬家輝、林夕等作家大有銷情。好可惜TDC無Promote過香港。好多內地朋友都找我傾這「香港現象」,你無辦法想像林奕華在內地辦話劇有幾爆,傳媒甚至會跟足佢24小時。這一是因為香港有時差優勢,黎堅惠、歐陽應霽、素黑都在大陸紅很易理解,就如內地人談MJ去世很投入,因為MJ是他們第一個國際巨星,但談Beatles他們就沒有辦法,因為無見過。二,是香港人有獨特態度,我寫大陸時事(按:梁近日新書《常識》熱賣,在大陸印了16萬本),睇到同行睇唔到的,令內地讀者會覺得這很有趣。所以我常說,我哋呢班人,唔只要當自己係香港人,還要當自己係中國一部份。但這個香港現象只係短暫的時空現象,過幾年就有人寫得好過梁文道。正如蔡子強說,香港人寫飲食都唔夠人砌了。

強:我沒有這麼悲觀。早陣子上大陸,我連Yahoo都上唔到。這樣子政治怎會寫得好?

梁:不是的。正如我訪問長平,其實他們甚麼都知,甚麼都看得到。大陸人讀書比你多,學識比你高,有一次有個內地娛記跟我說,你介紹那本梁啟超不是很好,另一本不是更好嗎?在香港,我未見過有娛記跟我談梁啟超!可能我識得少。講來講去,香港就只有「自由」一樣嘢,今年我跟馬家輝做書展大使,到大陸三個城市去宣傳,講呀講,到最後發現只係講一樣嘢──就係叫人買禁書!

呂:另一個問題是轉軌能力。在大陸,我見過一些讀明清史的,只要100個當中有一個,讀完博士後轉寫劇本,文筆唔差,就比我們都強了。

賣版權給大陸出版社又如何?

香港出版路似乎越行越窄,賣版權給大陸又如何?據梁文道說,這條路也很凄酸。「大陸人呃版稅當食飯。一是呃印數,大陸出版社明明話印5,000,結果印了10,000,再版你也不會知道;二是印好了書,出版社卻偷偷的去印多10,000書,結果市面上,正版翻版都是同一家印的。」黑白兩道通殺,果然只有騙子是真的。而就算找到了可靠的出版商,他們的規矩香港人也不容易接受,上書局總編輯鄺穎萱:「《帶着Goldie去旅行》有好幾間大陸版社來傾過,但他們要買斷版權,因為怕你在香港印了運返大陸出售,但版權費是一次性的,即使再版,作者也收不了錢。」權衡輕重,她決定不賣。

2009書展講座精選

7月22日(三)
2:30pm-4pm 「談傳奇才女張愛玲」 馬家輝、止庵

7月23日(四)
11:30am-1pm 重拾對於故事的好奇心 楊照
4pm-5:30pm 創意.創造研討會系列1 MC仁、歐陽靖
4:30-6pm 文學的創新和創舊 麥家
5pm-6pm 宋以朗眼中的張愛玲 宋以朗
5pm-6:30pm 「武俠小說的傳承與發展」 鄭丰、馬桂綿、楊健思

7月24日(五)
3pm-4:30pm 「原來中文可以咁好玩」 也斯、林沛理
5pm-6:30pm 「文化與藝術之旅」 饒宗頤先生/孫立川博士/池田大作
5pm-6:30pm 「蔡瀾活得精彩--我這樣理解人生」 蔡瀾

7月25日(六)
5pm-6:30pm 「從空中樓閣到地上建築--談文學的公共實踐」 黃念恩、董啟章
5pm-6:30pm 「名作家講座系列9」我看東瀛(文壇) 楊逸

7月26日(日)
5pm-6:30pm 「名作家講座系列12」吶喊 朱天心

7月27日(一)
4pm-5:30pm 黃毓民分享會 黃毓民
5pm-6:30pm 「從紀實攝影看香港」 梁文道/謝至德/吳文正

7月28日(二)
11:30am-1pm 為心靈精緻的寫作 賈樟柯

*部份講座需要到網頁登記留座。

網址: http://hkbookfair.hktdc.com/tc/Events.aspx?qall=1

馬家輝

蔡瀾

董啟章

賈樟柯

書展小資料

日期:2009年7月22至28日
地點:香港灣仔博覽道一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放時間
7月22日(三) 9am-8pm
7月23日(四) 10am-10pm
7月24-25日(五、六) 10am-12nm
7月26-27日(日、一) 10am-10pm
7月28日(二) 10am-5pm

票價:上午進場票:$10、成人票:$25、小童票:$10

上書局重點新書《大廣東》$99

由梁文道、梁家權、彭志銘、唯靈、鄭太經、鄺穎萱等人合著,300多頁只賣$99的重頭作。說到香港出版業路向,此作正是本土意識抬頭的代表作,他們說:「傳統是被發明出來的。」回到廣東,回到原點,其實我們幾代以來往往把傳統再發明,例子有黃飛鴻、詠春等等。另一方面,部份傳統香港又比內地保留得更好,例如陸羽這種舊茶室,在內地都消失了。廣州人商業意識高,廣州人特別有血性,原來我們一點也不差。

蔡東豪《金錢之王》$89、《金融海嘯》$89

蔡:「《金》當年出版時,香港根本沒有這類財經書,市面上都是教人炒股發達的書。人家問我這個百彈齋主有沒有好的財經專家,我說有,仲好多。結果就去了訪問了這5個人,寫成這本書。」5人當中,有當年還未入屋的陸東,有葉維義等。《金》一書在當年做成不少衝擊,4年過去,恒指由32,000點跌落11,000點又彈番去18,000點,「佢哋5位財富起跌都好大,難得又肯同我傾。」補充新訪問後,絕了版的《金錢之王》新增訂版,仲平過當年。

梁文道《訪問》$89

「每期《讀書好》這一萬字的訪問,都是硬橋硬馬,沒有廢話的。」對,這就是每期《讀書好》令人引頸以待的原因。難忘董橋談陶傑、也難忘舒國治談最好吃的一頓飯是在武當山……

蔡永健、李穎《一百.母親》$89

一對香港夫婦,一天忽發奇想,想收集100位媽媽的夢想,結果只憑電郵,就聯絡了全球90個城市中的100個媽媽,以中文寫下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