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
中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十四萬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七點一,顯示大陸漸走出世界金融危機的陰影,且全年GDP預計會超過日本,即中國馬上會榮升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同時,大陸的外滙儲備已臻兩萬一千億美元,佔全球所有國家儲備的百分之三十。但這一連串好消息卻掩蓋不了一個嚴峻兼殘酷的事實:暴發的是中央政府、國控企業與黨、政、軍、商的新貴族;大部份蟻民分到的羮非常有限。而這正是為甚麼中國經濟雖然正超日趕美,但群眾事件卻越來越多!
國企壟斷 富可敵國
一些簡單的資料可以說明國富民窮的怪圈。先看看中央國庫的收入,從二○○三年的兩萬億元飆升到去年的六萬多億元,增長速度比GDP快一倍以上。但城鄉居民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卻每下愈況。中國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從十年前的百分之五十三降到二○○六年的百分之四十一點四,比發達國家的同一比例低百分之十五左右。據北京學者分析,國民財富除了進了黨政部門的「金庫」外,也被全國大概一百五十個巨無霸國控企業「攤分」了一大截。這些壟斷性大企業包括三大石油公司,四大商業銀行,與其他能源、礦業、電訊、交通等富可敵國的集團。以新公佈的《財富》雜誌五百強企業名單中佔第九位的中石化為例,去年淨利雖然因為油價波動而同比下降近五成,但仍達二百九十七億元。難怪大陸線民最近聽到中石化花了一千二百萬元為新大樓大堂添置巨型吊燈後,紛紛在網上攻擊這「大特權集團」。
當然,中國除了黨政軍高層與他們經商的配偶、兒女與「關係戶」外,白手興家的富翁絕對不少。據最新統計,家財超過一千萬元的就有三十多萬;中國富翁的人數全球第四。但一般老百姓又如何?尤其是佔全國人口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農民就遠未解決醫療、教育與養老等問題。據清華大學著名社會學家孫立平介紹,中國城鄉生活水準的差距是六倍,而世界平均水準只有一倍半。外國人很難想像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裏面還有規定農民不准遷往城市的十九世紀式戶籍苛政。更凄慘的是,為大款們創造財富的打工仔女卻因為工作環境污染與缺乏勞保而百病叢生,據專家估計,全國有近二億人受各種職業病折磨。
國庫水浸 農民赤貧
胡溫在二○○三年上台後不久倡議的所謂「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目的就是調校劃分經濟蛋糕的比例,譬如近年逐步把醫療與其他福利從城市擴展到農村。但這些所謂促進社會公義的政策並沒有拉近貧富懸殊的比例。除了撥款有限外,原因之一是北京大部份「富民」措施都要縣與鄉鎮級政府配合。雖然中央國庫水浸,全國起碼三分之一鄉鎮政府的財政捉襟見肘,地方幹部慣常的做法是剋扣北京發放給農民的教育與其他福利經費。近年在西藏與新疆爆發的騷亂當然緣自種族磨擦,但國富民窮、分配嚴重不公等現象卻把種族問題變得更尖銳與難以解決。